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樞府的意思、樞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樞府的解釋

主管軍政大權的中樞機構。 宋 代多指樞密院, 明 和 清 初多指内閣, 清 雍正 以後多指軍機處。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曹侍中 在樞府,務革僥幸,而中官尤被裁抑。” 宋 陸遊 《賀張都督啟》:“恭審誕膺冊書,首冠樞府。” 明 吾丘瑞 《運甓記·剪發延賓》:“爹爹,你藏器待沽,終須有日登樞府。” 清 汪懋麟 《新歲荷真定公寄書并二律見問次韻酬謝》之二:“樞府紓籌策,官齋尚詠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樞府”是中國古代對中央軍政核心機構的統稱,其具體指代隨朝代變遷而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樞府指主管軍政大權的中樞機構,是古代國家最高決策與執行的核心部門。

  2. 朝代演變

    • 宋代:多指樞密院,負責軍事調度與邊防事務,與中書省并稱“二府”。
    • 明及清初:主要指内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 清雍正後:轉為軍機處,成為實際上的最高權力機構。
  3. 曆史文獻例證
    宋代歐陽修《歸田錄》記載“曹侍中在樞府”,陸遊《賀張都督啟》提及“首冠樞府”,均指向樞密院的職能。

  4. 其他解釋補充
    部分文獻将“樞府”廣義理解為皇帝的行政中樞,如中書省、門下省等機構,但此說法多見于非權威來源,需結合具體朝代背景分析。

  5. 現代含義
    當代語境中,“樞府”一詞使用較少,但仍可借喻權力核心或決策中心。

提示:若需具體朝代的職能細節或官員案例,可參考《宋史》《明史》等正史文獻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樞府》的意思

《樞府》一詞指的是古代中國官員的辦公機構,也可泛指樞紐、核心等含義。下面将對《樞府》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樞府》一詞由“木”和“至”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木”是漢字的一個常見部首,表示與樹木有關的事物。而“至”是表示到達、極點等意義的部首。這兩個部首共計13個筆畫,說明《樞府》字形較為複雜。

來源

《樞府》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旅服》中,用以指稱周朝時期掌管國家政務的機構。後來,該詞逐漸演義為親貴權臣的政治權力核心,也指代權力中樞、重要機構或重要地位的人物。

繁體

《樞府》的繁體寫法為「樞府」,在一些繁體字地區,如港澳台等,仍然沿用這個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推移有所變化,因此,《樞府》的古時候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在古代的《說文解字》中,《樞府》的寫法是「樞府」,部首和構造相同,隻是字形的一些細節部分略有不同。

例句

1. 父親是國家的樞府,他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2. 那位科學家是這個研究領域的樞府,他的研究成果對行業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

組詞

組詞:樞紐、樞軸、府邸、府第、府院。

近義詞

近義詞:核心、中心、要地、中堅。

反義詞

反義詞:外圍、次要、無關緊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