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家的符箓。《丹經》:“説 玉皇 寶籙,三洞秘文。”
2.指傳說中鳳凰先後授予 黃帝 和 帝堯 的圖箓。用以象征天命。 唐 杜審言 《和李夫人嗣真奉使存撫河東》詩:“禎符龍馬出,寶籙鳳皇傳。”《宋史·樂志十五》:“寶籙降,飈遊至,瑞命慶惟。”引申指皇統、皇業。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寶籙中興,實資羣策。”參見“ 寶圖 ”。
"寶籙(bǎo lù)"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道家文化中的符箓 指道教用于驅邪祈福的神秘圖文符號。這類符箓常見于道教經典,如《丹經》中提到的"玉皇寶籙",被賦予溝通神靈、護佑平安的宗教功能。
二、皇權象征
曆史用例補充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指向宗教法器、天命憑證或王朝氣運,屬于古代政治與宗教文化交融的典型詞彙。如需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丹經》《全唐詩》等古籍。
寶籙(bǎo zhòu)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指代古代的法術書。它是由“寶”和“籙”兩個字組成。
寶籙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shǒu),拼音分别為“寶”和“籙”。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寶籙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中國,是古人用來記錄和傳承法術的一種書籍形式。寶籙以紙質或竹簡作為載體,記載了各種法術和咒語。
寶籙的繁體字為寶籙。
寶籙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一般為形狀更加繁複的書寫風格,具有一定的裝飾性,并且常常采用篆書或隸書的字體。
1. 他翻閱着那本記載着古代寶籙法術的書,希望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 這個寶籙傳承了幾百年,代代相傳,一直被視為家族的寶物。
組詞:法術寶籙、古籙、秘籙。
近義詞:法術書、魔法書。
反義詞:普通書籍、百科全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