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質地密緻而潤澤。 明 方孝孺 《凝命神寶頌》:“迺元年,使者還自西方,爰得青玉於雪山……質理栗溫,世所希見。”
“栗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ì wēn,屬于書面用語,多用于描述物體的質地特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栗溫”指質地密緻而潤澤,常用于形容玉石類物體的細膩與光澤。該詞由“栗”(表示堅實、密實)和“溫”(潤澤、溫和)組合而成,強調物體兼具緊密結構和溫潤質感。
這一詞彙最早見于明代方孝孺的《凝命神寶頌》,描述青玉的質地:“迺元年,使者還自西方,爰得青玉於雪山……質理栗溫,世所希見。”。此處“栗溫”突出了玉石既緻密又潤澤的特性。
單獨看“栗”字,既可指栗子樹及其果實,也可表示“堅實”(如“缜密以栗”)或“戰栗”(發抖)。但在“栗溫”中,“栗”取“密實”之意,與“溫”共同構成複合詞。
“栗溫”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用于形容玉石、瓷器等工藝品的質地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凝命神寶頌》原文或相關古籍解析。
《栗溫》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秋天溫度適宜,栗子成熟的季節。這個詞具有濃郁的秋天氣息,常用于描述金秋季節的景色。
《栗溫》的部首是木(mù),筆畫數為11筆。
《栗溫》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源自于中國的農耕文化。在古代,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栗子也是秋季的代表性食物。由于栗子成熟的時候正好是天氣涼爽宜人的秋天,所以人們将這個季節稱為《栗溫》。
《栗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慄溫》。
古代漢字寫法較為繁複,現代的《栗溫》兩個字在古代寫法中有所不同。據古籍記載,古代《栗溫》的寫法為“栗溫”。
1. 秋風乍起,栗溫時節,大自然仿佛穿上了一件金黃的外衣。
2. 記憶中,我最喜歡的季節就是栗溫,那時恰好樹上的栗子成熟了。
組詞:栗子、栗林、溫暖。
近義詞:秋意盎然、金秋。
反義詞:寒冷、嚴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