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嶽的意思、四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嶽的解釋

[si yue] 相傳為唐堯臣、羲和四子。分管四方的諸侯,所以叫四嶽。漢孔安國,宋孔平仲,明楊慎均以四嶽為一人

詳細解釋

亦作“ 四嶽 ”。1.相傳為 共工 的後裔,因佐 禹 治水有功,賜姓 姜 ,封于 呂 ,并使為諸侯之長。《國語。周語下》:“ 共 之從孫四嶽佐之。” 韋昭 注:“言 共工 從孫為四嶽之官,掌師諸侯,助 禹 治水也。”《史記·齊太公世家》:“ 太公望 呂尚 者, 東海 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 禹 平水土,甚有功。 虞 夏 之際封於 呂 ,或封於 申 ,姓 姜氏 。” 司馬貞 索隱引 谯周 曰:“ 炎帝 之裔, 伯夷 之後,掌四嶽有功,封之於 呂 ,子孫從其封姓, 尚 有後也。”一說:四嶽為 堯 臣 羲 、 和 四子,分掌四方之諸侯。《書·堯典》:“帝曰:‘咨,四嶽。’” 孔 傳:“四嶽,即上 羲 、 和 之四子,分掌四嶽之諸侯,故稱焉。”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詩:“ 堯 有四嶽明至理, 漢 二千石真分憂。” 章炳麟 《官制索隱》:“《尚書》載 唐 虞 之世,與天子議大事者為四嶽。”

(2). 泰山 、 華山 、 衡山 、 恒山 的總稱。《左傳·昭公四年》:“ 四嶽 、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 杜預 注:“東嶽 岱 ,西嶽 華 ,南嶽 衡 ,北嶽 恒 。”《漢書·郊祀志上》:“ 嵩高 為中嶽,而 四嶽 各如其方。” 唐 高適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鄭太守》詩:“雲從四嶽去,水向百城流。”


見“ 四嶽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嶽”一詞在曆史文獻中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曆史人物或官職

  1. 堯舜時期的部落首領或重臣
    四嶽是堯、舜、禹時期的重要政治角色,代表四方部落首領或聯盟議事成員,參與重大決策。例如,堯曾咨詢四嶽治理洪水之事,舜的繼位也由四嶽推舉。

  2. 身份争議
    曆史學者對四嶽是“一人”還是“四人”存在分歧。漢代孔安國認為四嶽是羲四個兒子(四人),而宋代的孔平仲、明代的楊慎則認為四嶽指一人,可能是姜姓祖先,因治水有功被封為諸侯之長。


二、地理名山

  1. 四座名山
    四嶽指東嶽泰山(山東)、西嶽華山(陝西)、南嶽衡山(湖南)、北嶽恒山(山西),代表古代中國四方地理與文化象征。

  2. 與“五嶽”的關系
    四嶽是“五嶽”概念的前身,後加入中嶽嵩山(河南)形成五嶽體系,最早見于《詩經》毛傳注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堯典》《史記·五帝本紀》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嶽》的意思

《四嶽》是指中國古代對四座神山的稱呼,包括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和北嶽恒山。這四座山峰被視為天地四象的象征,同時也是道教和儒家學說中的重要地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嶽》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口”(kou)和“山”(shan)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口”是山的象形字,表示山的形狀;“山”是山的表意字,表示山的含義。

這個詞總共有6個筆畫,其中“口”部首占了3個筆畫,“山”部首占了3個筆畫。

來源

《四嶽》這個詞最早見于《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原文是“自東曲則至于太嶽”,意思是從東方開始,一直到達太嶽(即泰山)。後來,人們為了概括四座神山,便稱之為“四嶽”。

繁體

《四嶽》的繁體字為「四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更早的版本将《四嶽》寫作“㠯”。後來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四嶽”字形。

例句

1. 泰山、華山、衡山和恒山被譽為中國的四嶽。

2. 文人墨客常常登上四嶽,在山間領悟人生的道理。

組詞

四嶽:東嶽、西嶽、南嶽、北嶽。

四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安第斯山脈、羅ッキー山脈。

近義詞

四絕:指中國的泰山、黃山、九華山、廬山。

反義詞

南嶽:是指中國古代對南嶽衡山的特别稱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