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擦鏡之物。舊時以銅為鏡,用綿蘸粉摩拭,使之光亮。 宋 陸遊 《古别離》詩:“粉綿磨鏡不忍照,女子盛時無十年。”
(2).猶白絮。 唐 李商隱 《憶雪》詩:“庭樹思瓊蕊,妝樓認粉綿。”此喻雪。
“粉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古代以銅為鏡,需定期用綿蘸取粉末(如鉛粉)擦拭鏡面以保持光亮。這一用法在詩詞中常被借喻時光流逝或容顔易老。
例如,宋代陸遊《古别離》寫道:“粉綿磨鏡不忍照,女子盛時無十年”,通過磨鏡的動作暗喻青春短暫。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雪、柳絮等潔白輕盈的物體。
唐代李商隱《憶雪》中“妝樓認粉綿”,即以“粉綿”喻指紛飛的雪花,突出其純淨柔美的特質。
該詞兼具實用與詩意,既指古代生活用具,又承載了文人借物抒懷的意象。如需進一步探究詩句背景,可參考《全唐詩》《劍南詩稿》等文獻。
《粉綿》是一個形容詞,通常用來形容某種物質柔軟、細膩的觸感。
《粉綿》的部首是米,總共有12個筆畫。
《粉綿》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最早的意思指的是将黍米磨成粉末後再糊成糕餅。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形容柔軟、細膩的質地或觸感。在繁體字中,粉綿的寫法為「粉綿」。
在古代,粉綿的寫法略有不同,采用的是「粉棉」的形式,其中「棉」表示柔軟、細膩。
1. 這塊粉綿般的面料摸起來非常舒服。
2. 她的皮膚嬌嫩細膩,就像一塊粉綿。
3. 這款面膜質地潤滑細膩,塗在臉上像是一層粉綿。
粉紅、綿羊、柔綿、粉底。
柔軟、細膩、光滑。
粗糙、硬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