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樸鄙野。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夫上古之世,人惟樸略,言語難曉,訓釋方通。” 前蜀 貫休 《經曠禅師院》詩:“真貌枯槁言樸略,衲衣爛黑燒嶽痕。”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建都》:“ 秦 漢 之時, 關中 風氣會聚,田野開闢,人物殷盛; 吳 楚 方脫蠻夷之號,風氣樸略。”
質樸鄙野;質樸簡約。《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 伏羲 鱗身, 女蝸 蛇軀,鴻荒樸略,厥狀睢盱。” 張載 注:“樸,質也。略,野略也。” 唐 柳宗元 《為文武百官請複尊號表》:“質而不華,則樸略而固。”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八:“﹝ 黨進 ﹞忽仰面瞻聖容,厲聲曰:‘臣聞上古其風樸略,願官家好将息。’”
“樸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樸略”指質樸鄙野或質樸簡約,多用于描述事物未經雕琢、自然原始的狀态,或人的言行簡單直接、不加修飾的特點。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日常口語較少見,適合描述曆史、藝術或文化領域的質樸特質。例如:“這幅畫作風格樸略,頗有上古遺風。”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及《史通》《明夷待訪錄》等古籍原文。
樸略(pǔ luè)是一個漢語詞語,拆分為”木“和“略”兩個部分。表達的意思是簡樸、樸素的樣子。
樸略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mù)和略(lüè),其中木部的拼音是mù,筆畫數為4;略部的拼音是lüè,筆畫數為11。
樸略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形容劉邦(漢高祖)簡樸而實際的作風。
樸略的繁體字為「樸略」。在繁體字中,樸部的部首多了一個“木字旁”的偏旁部首。
在古代,樸略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主要區别在于略字部分的寫法。古時候略字的上方是一個發音符號,表示該字的讀音。
1. 他的生活樸略而充實。
2. 她的裝扮總是樸略而不失高貴。
3. 這幅畫用了樸略的線條表現出自然風光。
1. 樸素(pǔ sù):形容簡單、質樸的樣子。
2. 樸實(pǔ shí):形容真實、坦率的性格。
3. 樸質(pǔ zhì):形容純樸、不加修飾的品質。
1. 簡樸(jiǎn pǔ): 強調簡單、樸實的特點。
2. 素樸(sù pǔ):形容純樸、質樸的樣子。
奢華(shē huá):形容過分奢侈、豪華的樣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