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冊諡的意思、冊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冊諡的解釋

皇帝下诏書賜予谥號。 唐 獨孤及 《舒州山谷寺鏡智禅師碑銘》:“上沛然降興廢繼絶之詔,冊諡禪師曰 鏡智 。”《清史稿·宣宗紀二》:“﹝ 道光 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冊諡 孝全皇後 ,翼日頒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冊諡(cè shì)是古代中國帝王或朝廷為已故的尊貴人物(如皇帝、皇後、重臣、功臣等)正式賜予谥號的一種莊重禮儀程式。“冊”指冊封、冊命的文書或儀式,“諡”(同“谥”)指根據死者生前德行功過所評定的稱號。該詞蘊含了官方認證、蓋棺定論的文化内涵。

  1. 字義分解與儀式核心

    • 冊:本指編串好的竹簡,引申為帝王封贈、任命所用的诏書或文書。在“冊諡”中,特指記載賜予谥號内容的官方文件及頒布該文件的儀式過程。
    • 諡(谥):指谥號,即人死後依其生平事迹與品德,給予的具有褒貶評價性質的稱號。谥法制度是中國古代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 合義:“冊諡”即指通過正式的冊封儀式和文書,将朝廷議定的谥號賜予逝者,以示國家對其一生的最終評價和尊崇。其核心在于官方(通常是皇帝或朝廷)主導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追谥行為。
  2. 禮儀程式與曆史記載

    冊諡儀式通常莊重嚴謹,包含議谥、定谥、撰冊、宣讀、賜予等環節。唐代典籍《唐六典》詳細記載了朝廷給予王公大臣谥號的程式:“諸職事官薨,應諡者,皆本司錄行狀,考功勘校,下太常拟諡訖,申省議定奏聞…然後乃牒所司,以行其冊禮。” 這體現了“冊諡”是一個需要多部門協作、最終由皇帝批準的官方行為。對于帝王、後妃的冊諡,則更為隆重,常與上廟號、入太廟等儀式結合。

  3. 文化内涵與制度功能

    “冊諡”制度源于周代,是儒家“慎終追遠”思想和禮樂制度的具體體現。它不僅是給予逝者的榮譽,更是對生者的教化,旨在“彰善惡,垂勸誡”(《逸周書·谥法解》)。通過官方“冊諡”,确立了曆史人物的評價标準,維護了社會倫理綱常,鞏固了統治秩序。谥號本身濃縮了對人物一生功過是非的官方定論,具有重要的曆史評價意義。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冊諡”是古代帝王授予谥號的正式儀式,具體解釋如下:

  1. 定義與結構
    “冊”指皇帝頒發的诏書,“諡”(同“謚”)即谥號,是對逝者生平的評價性稱號。因此,“冊諡”指皇帝通過诏書形式追贈谥號的行為。這一過程體現了古代禮制中對人物功過的總結與褒貶。

  2. 曆史用例
    唐代文獻《舒州山谷寺鏡智禅師碑銘》記載,皇帝曾下诏冊諡禅師為“鏡智”;《清史稿》亦提到道光帝為孝全皇後冊諡并頒布诏書。這些實例說明該制度在唐至清代的延續性。

  3. 相關術語

    • 谥號分類:分官谥(帝王、大臣)與私谥(民間),冊諡專指官方授予的谥號。
    • 儀式意義:既是對逝者的尊崇,也隱含政治教化功能,如“鏡智”含褒揚智慧之意。

“冊諡”是古代皇權與禮法結合的典型制度,通過谥號賦予曆史人物官方評價。

别人正在浏覽...

笆籠謗史保定市寶葫蘆的秘密北極星禀承操兌纏頭客穿壁出死大冬掉價鼎足而三阏制發出法信風幡鋒至跟前共職黑白混淆黑絇花相見輕嬌俏節斧近垧駉那計深慮遠韏靽具官來路不明禮赗令母離憂碼字明細慕樂牛蒡叛道貧士蒲包遷逐侵薄胠箧兒茹黃折罰使刁十二峯時鮮説千説萬肅睦讬邏讬谕瘟君險惡閑伏小眼薄皮鞋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