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駉那的意思、駉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駉那的解釋

《詩·魯頌》之,《駉》詩與《商頌》《那》詩的并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贊》:“或拟《清廟》,或範《駉》《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駉那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單字釋義

  1. 駉(jiōng)

    • 本義:形容馬匹肥壯健碩。《說文解字》釋為“馬盛肥也”,《玉篇》注“馬肥壯貌”。
    • 引申義:特指《詩經·魯頌》首篇篇名《駉》,内容贊頌魯僖公牧馬之盛,象征國力強盛。
    • 文獻依據:
      • 《說文解字·馬部》:“駉,牧馬苑也。從馬冋聲。一曰馬盛肥也。”
      • 《毛詩正義》:“《駉》,頌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務農重谷,牧于坰野,魯人尊之。”
  2. 那(nuó)

    • 本義:表“多”“盛大”之意,多用于祭祀樂歌。《說文解字》釋“那”為“西夷國”,但《詩經》中作“盛多”解。
    • 引申義:指《詩經·商頌》篇名《那》,為祭祀成湯的樂歌,形容樂舞繁盛、禮儀隆重。
    • 文獻依據:
      • 《毛詩正義》:“《那》,祀成湯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間禮樂廢壞,有正考甫者,得《商頌》十二篇于周之大師,以《那》為首。”
      • 鄭玄箋:“那,安也。言湯之政德安民然也。”

二、合稱“駉那”的涵義

“駉那”并非獨立詞彙,而是《詩經》中《魯頌·駉》與《商頌·那》兩篇的并稱,代指頌揚君主德政、國運昌隆的祭祀樂歌:

三、文獻權威參考

  1. 《說文解字》(漢·許慎):馬部“駉”字釋義(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毛詩正義》(唐·孔穎達):對《駉》《那》篇的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3. 《詩集傳》(宋·朱熹):對頌體的分類解析(中華書局排印本)。
  4. 《玉篇》(南朝梁·顧野王):對“駉”的訓诂(中國書店影印本)。

注:因“駉那”屬古籍專名,釋義需結合經典文獻,未引用網絡來源以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駉那”是《詩經》中兩篇頌詩的合稱,具體解釋如下:

  1. 詞義構成

    • 駉:指《魯頌·駉》,全篇描繪魯國牧馬盛況,核心含義為“肥壯的馬”。如《說文解字》釋“駉”為牧馬苑,詩中“駉駉牡馬”形容馬匹健碩。
    • 那:指《商頌·那》,是商代祭祀先祖的樂歌,以音樂、舞蹈表達對先王的追念,如“猗與那與”開篇即贊頌祭祀儀式的盛大。
  2. 文學意義
    二者均為《詩經》中“頌”體的代表作品。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頌贊》中提到“或拟《清廟》,或範《駉》《那》”,說明它們被後世視為頌詩的典範。

  3. 文化背景

    • 《駉》反映魯國重視馬政、國力強盛的社會背景;
    • 《那》則體現商周時期宗廟祭祀的禮樂文化,具有宗教與曆史價值。

“駉那”并非獨立詞語,而是兩篇頌詩的合稱,分别從畜牧與祭祀角度展現了先秦社會的不同風貌。

别人正在浏覽...

邊郭必将避酒伯禹不遠千裡出藩楚歌之計滴水穿石對味多年生法柄防主雰埃分背豐實蜂午幹掉剛躁梗咽畫角猾黠胡混檢遏靜諷秔禾驚心駭矚警巡院勁鱗酒床菊籬俊器狂且困騰騰聯肩裡甲賃作鲇魚上竹瓯子撲臕戗面,戗面兒黔竈窮憤荃宰人公人鬼三彜上谒生機詩痕説到大天訟靈俗見他志廷争面折同條共貫讬依外來貨五蔭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