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叛正道。《孔子家語·入官》:“萬民之叛道,必於君上之失政。”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三:“有 莊子 者,著書自 堯 舜 以下無一不毀,毀 孔子 尤甚,詩、書、禮、樂、刑名、度數舉以為可廢,其叛道害教非 楊 墨 二氏比也。”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三》:“然為基督宗徒,則身被此名,正如 中國 所謂叛道,人羣共棄,艱于置身。”
“叛道”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pàn dào,其核心含義為“背叛正道”。以下是詳細解析:
曆史文獻:
《孔子家語·入官》提到“萬民之叛道,必於君上之失政”,指民衆背離正道與統治者的失政相關。
宋代邵博《聞見後錄》批評莊子學說“叛道害教”,認為其否定儒家經典的行為超越楊墨學派。
現代示例:
“叛道”既可用于具體行為(如背叛組織),也可用于抽象層面(如挑戰傳統觀念)。其貶義色彩較強,多用于批判性語境,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叛道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叛和道。它的拆分部首是又上方的爿部和右邊的辶部,總共有13畫。
叛道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國。叛指的是背叛、違背、不忠的意思,道則是指真理、法則、準則。叛道合在一起表示背離正道、背叛規則、不守紀律等含義。
在繁體字中,《叛道》的寫法基本相同。隻是在部分地區可能還有些微的差異。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叛和道的形态有所不同。叛的古字形是又上爿下三點,表示行動、轉變;道的古字形是辵辶,表示行走、傳達。隨着曆史的變遷,古代的字形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關于叛道的例句:
1. 他叛道背離了我們團隊的價值觀。
2. 政府不容忍任何人叛道破壞社會穩定。
3. 在叛道之前,他一直是一個忠誠正直的人。
組詞:背叛、違背、不守規則、違反法律。
近義詞:背叛、違背、叛逆、背信。
反義詞:忠誠、遵守、守法、信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