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ffer from worried] 遭受憂愁。離,通“罹”,遭遇
“離騷”者,猶離憂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憂傷。《楚辭·九歌·山鬼》:“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馬茂元 注:“離憂,就是憂愁的意思。 楚 地方言。” 明 劉基 《感寓》詩之三:“稻粱日蕭索,風雨徒離憂。” 明 陳子龍 《丙子九日中同客宴集》詩:“衆芳滿眼不忍醉,蕭條日月徒離憂。”
(2).遭遇憂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司馬貞 索隱引 應劭 曰:“離,遭也。”《楚辭·劉向<九歎·離世>》:“哀僕夫之坎毒兮,屢離憂而逢患。” 王逸 注:“言己不自念惜身之放逐,誠哀僕禦之夫,坎然恚恨,以數逢憂患,無已時也。”
(3).離别的憂思;離人的憂傷。 唐 杜甫 《長沙送李十一》詩:“ 李 杜 齊名真忝竊,朔雲寒菊倍離憂。” 仇兆鳌 注:“離憂,離别生憂也。” 宋 秦觀 《江城子》詞:“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金 元好問 《過臯州寄聶侯》詩:“别後故人應念我,一詩聊與話離憂。”
"離憂"作為漢語古典文學中的複合詞,具有雙重語義場域。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文獻考證,其含義可分為兩個層級:
一、本義溯源 "離"在《說文解字》中訓為"黃倉庚也,鳴則蠶生",本指候鳥,後假借為"分離"之意。《辭源》釋"離憂"首義為"遭憂",此處"離"通"罹",取《詩經·王風》"逢此百罹"之用法,意為遭受憂患。典型用例見于《楚辭·九歌·山鬼》:"風飒飒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來源:《中國古典文學大系·楚辭卷》),此處詩人以山林女神口吻,表達思念中承受的憂苦。
二、引申義演變 隨着語義流變,"離"漸取"遠離"本義,《廣雅·釋诂》載:"離,去也"。故"離憂"衍生出"消解憂愁"的新解,如杜甫《遣興》詩:"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憂",雖未直用"離憂",卻承襲此意象體系(來源:《全唐詩校注》)。清代訓诂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指出:"今字作罹,而離專為離别字",揭示該詞在曆史語義場中的嬗變軌迹。
三、現代語義定格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離憂"被規範化為兩種釋義:①古代指遭遇憂患;②現代引申為排遣憂愁。這種曆時性語義并置,反映出漢語詞彙系統中古今詞義的層累特征(來源:《漢語詞彙史綱要》)。
“離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綜合權威來源,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基本含義
指擺脫煩惱和憂愁,達到心情舒暢的狀态(多用于現代語境)。
▸ 例句:“願你永遠遠離憂傷”()。
古典文學中的含義
離别之情
特指因分離而産生的憂思,如唐代杜甫詩句“朔雲寒菊倍離憂”()。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楚辭》《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嗄飰黯舊百家抱負保傅擦子償金齒班戳心灌髓處人單元盜馬蠹衆木折法眷紛紛擁擁分阃高碧高曜購得國泰民安過政鴻功賈帆祭赙機鍵踦零錢禁廬赍子恺樂看風駛船克壯昆侖罍篚連牆接棟料敵塔砱礫龍鳥驢屋門合妙算神機南苑攀攣潘仁瞥樣遣發嵌花巧垂磬口四向松雪道人挺括汀線偷漏團扁王旌洿嘩霧紋香帏翕聚心不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