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奉,貢獻。共,通“ 供 ”。《左傳·昭公四年》:“小國共職,敢不薦守?”《國語·魯語上》:“不腆先君之币器,敢告滞積,以紓執事;以救弊邑,使能共職。”《東周列國志》第二四回:“ 周惠王 大喜曰:‘ 楚 不共職久矣,今效順如此,殆先王之靈乎?’”
“共職”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分析:
通假字用法
在古籍中,“共”常通“供”,因此“共職”可理解為供奉、貢獻,指小國向大國履行進貢職責。例如: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共同擔任職務、共同負責,強調合作精神。但這一用法缺乏古籍直接例證,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現代引申。
該詞屬于古漢語冷僻詞彙,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如需引用古籍含義,建議标注具體出處;若用于現代文本,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歧義。
共職是指共同從事某項工作或職務的意思。
共職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為11。
共職一詞來源于漢語詞彙,是将“共”和“職”兩個字合并而成。
共職的繁體字為「共職」。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保持一緻,沒有明顯的差異。
1. 他們夫妻共職,在同一家公司任職。
2. 這個項目需要三位科學家共職完成。
共職沒有固定的組詞搭配,可以根據需要結合其他詞語進行搭配。
共職的近義詞有協作、合力、共同參與等。
共職的反義詞有個人工作、獨自負責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