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笆籠的意思、笆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笆籠的解釋

魚簍。《中國諺語資料》:“拉住黃牛就是馬,拿到笆籠才放魚。” 沙汀 《困獸記》十八:“﹝ 田疇 ﹞于是順手拾起那隻擱在門檻邊的笆籠,浮出強笑,開始向她誇耀在釣魚上的進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笆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傳統漁獵或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笆籠(拼音:bā lóng)指用竹篾、木條等材料編織而成的魚簍,用于盛放捕撈的魚類或其他水産。其名稱源于材質(“笆”指竹編)和功能(“籠”為容器)的結合。

  2. 結構與用途

    • 材質:通常由竹條編織而成,部分會刷桐油或填充膩子以防水。
    • 形态:多為圓筒形或桶狀,配有可開合的蓋子,便于裝取魚獲。
    • 使用場景:常見于鄉村捕魚活動,使用時系于腰間或放置于水邊,兼具便攜性和實用性。
  3. 文學與文化中的例子

    • 諺語如“拿到笆籠才放魚”比喻做事需确保結果後才收手。
    • 作家沙汀在《困獸記》中描述角色“拾起笆籠誇耀釣魚技巧”,側面反映其日常使用場景。
  4. 現代演變
    隨着材質發展,傳統笆籠逐漸被塑料、金屬材質的魚護替代,但其工藝價值仍受認可,被視為具有文化特色的手工藝品。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7、10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笆籠》這個詞是指一種用竹子編制而成的容器,通常用于囚禁小動物或用作裝飾。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竹(⺮)和龍(⺾),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當時的寫法為「⺮龍」。 在繁體字中,「笆籠」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竹」字的寫法不同,它是由一個「⺮」和一個「⺻」組成的。而「龍」字的古代寫法是由一個「⺾」和一個「豐」組成的。 以下是一些使用「笆籠」的例句: 1. 這個小鳥被關在一個笆籠裡。 2. 她用顔色花紋裝飾了笆籠。 3. 童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笆籠的形象。 與「笆籠」相近的詞語有「籠子」和「囚籠」,它們都是指用來困住動物或人的容器。而「開放」和「釋放」則是與「笆籠」相反的詞語,意思是解放或釋放。 以上就是關于「笆籠」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内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