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下诏书赐予谥号。 唐 独孤及 《舒州山谷寺镜智禅师碑铭》:“上沛然降兴废继絶之詔,册諡禪师曰 镜智 。”《清史稿·宣宗纪二》:“﹝ 道光 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册諡 孝全皇后 ,翼日颁詔。”
册諡(cè shì)是古代中国帝王或朝廷为已故的尊贵人物(如皇帝、皇后、重臣、功臣等)正式赐予谥号的一种庄重礼仪程序。“册”指册封、册命的文书或仪式,“諡”(同“谥”)指根据死者生前德行功过所评定的称号。该词蕴含了官方认证、盖棺定论的文化内涵。
字义分解与仪式核心
礼仪程序与历史记载
册諡仪式通常庄重严谨,包含议谥、定谥、撰册、宣读、赐予等环节。唐代典籍《唐六典》详细记载了朝廷给予王公大臣谥号的程序:“诸职事官薨,应諡者,皆本司录行状,考功勘校,下太常拟諡讫,申省议定奏闻…然后乃牒所司,以行其册礼。” 这体现了“册諡”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协作、最终由皇帝批准的官方行为。对于帝王、后妃的册諡,则更为隆重,常与上庙号、入太庙等仪式结合。
文化内涵与制度功能
“册諡”制度源于周代,是儒家“慎终追远”思想和礼乐制度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给予逝者的荣誉,更是对生者的教化,旨在“彰善恶,垂劝诫”(《逸周书·谥法解》)。通过官方“册諡”,确立了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维护了社会伦理纲常,巩固了统治秩序。谥号本身浓缩了对人物一生功过是非的官方定论,具有重要的历史评价意义。
权威参考来源:
“册諡”是古代帝王授予谥号的正式仪式,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与结构
“册”指皇帝颁发的诏书,“諡”(同“謚”)即谥号,是对逝者生平的评价性称号。因此,“册諡”指皇帝通过诏书形式追赠谥号的行为。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代礼制中对人物功过的总结与褒贬。
历史用例
唐代文献《舒州山谷寺镜智禅师碑铭》记载,皇帝曾下诏册諡禅师为“镜智”;《清史稿》亦提到道光帝为孝全皇后册諡并颁布诏书。这些实例说明该制度在唐至清代的延续性。
相关术语
“册諡”是古代皇权与礼法结合的典型制度,通过谥号赋予历史人物官方评价。
阿衡窇穵边俗豍豆博究常度抄劫赤佛堂雏发垂爱单间东海逝波东西步发乳副贰噶噶盖世英雄革包各就各位拱棚龟主横落猾胥胡支扯叶减半兼副翦乱贾直接遇精进不休紧腾腾机术举踵思慕开言老确路垂吕相马百鹩门选怒吽吽辟幕牵五挂四起建曲当麴居士山畋设设收继兕中讨閲天匠跳银通车为虺弗摧伟如下阪走丸香钿香花岩仙磬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