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睦的意思、肅睦的詳細解釋
肅睦的解釋
(1).安甯和睦。《淮南子·氾論訓》:“天下安寧,政教和平,百姓肅睦,上下相親。”《三國志·吳志·呂範傳》“後領 宛陵 令,讨破 丹楊 賊,還 吳 ,遷都督”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由是軍中肅睦,威禁大行。” 宋 陳亮 《汪夫人曹氏墓志銘》:“ 亮 退而讀其狀,見其所載主簿公與其兄将仕義居三十年,閨門肅睦,如其為父子之居者。”
(2).同“ 肅穆 ”。 唐 杜甫 《别李義》詩:“丈人領宗卿,肅睦古制敦。”一本作“ 肅穆 ”。 唐 韓偓 《夢中作》詩:“禮容肅睦纓緌外,和氣熏蒸劍履間。”
詞語分解
- 肅的解釋 肅 (肅) ù 恭敬:肅立。肅坐。肅然。 嚴正,認真:嚴肅。肅靜。肅穆。整肅。 躬身作揖,迎揖引進:肅客。 萎縮:肅殺。 筆畫數:; 部首:聿; 筆順編號:
- 睦的解釋 睦 ù 和好,親近:和睦。睦鄰。兄弟不睦。 姓。 筆畫數:; 部首:目;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肅睦”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ù mù,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安甯和睦
指人際關系或群體氛圍的和諧融洽,常用于描述家庭、團隊或社會的安定團結。例如:
- 《淮南子》提到“百姓肅睦,上下相親”,體現社會層面的和睦。
- 宋代陳亮在墓志銘中描述家族“義居三十年,閨門肅睦”,強調家庭内部的和諧。
-
同“肅穆”
在部分古籍中,“肅睦”與“肅穆”通用,表示莊重恭敬的氛圍。例如杜甫詩句“肅睦古制敦”,部分版本寫作“肅穆”。
二、用法與示例
- 適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境,如曆史文獻、詩詞或正式描述中,形容人際關系的親密或群體狀态的安甯。
- 例句參考:
- 軍隊因紀律嚴明而“軍中肅睦,威禁大行”(《江表傳》)。
- 韓偓詩句“禮容肅睦纓緌外”,描繪禮儀場合的莊重與和諧。
三、相關擴展
- 近義詞:和睦、和諧、安甯。
- 反義詞:紛争、沖突、不睦。
- 易混詞辨析:
- 肅穆:側重嚴肅莊重的氛圍(如葬禮、儀式),而“肅睦”更強調和睦關系。
總結來看,“肅睦”既可指具體的人際和諧,也可在特定語境下與“肅穆”互通,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肅睦(sù m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安靜和睦的樣子。肅的部首是月,筆畫為8畫;睦的部首是目,筆畫為13畫。《肅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其中有一句話“朋友之間肅肅如也,亦孝乎。”意思是朋友之間和睦安靜的樣子,也是孝順的表現。
《肅睦》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書寫方式為肅睦。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肅的古字形為“粛”,睦的古字形為“襊”。這些古字形更加繁瑣和複雜,與現代漢字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個關于“肅睦”一詞的例句:“我希望我們之間保持肅睦的關系,不再發生争吵。”
與“肅睦”相關的組詞有肅靜、安睦、和睦等,它們表示相似的含義,都表示安靜和睦的狀态。
反義詞方面,與“肅睦”相反的詞語有吵鬧、紛争、争吵等,它們表示不和睦、不安靜的狀态。
總之,“肅睦”是一個用來形容安靜和睦的詞語,源自古代經典《論語》,其部首分别為月和目,筆畫分别為8畫和13畫。古代漢字寫法中,肅的古字形為“粛”,睦的古字形為“襊”。相關的組詞有肅靜、安睦、和睦等,相反詞有吵鬧、紛争、争吵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