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rpse;dead body] 屍體
(1).死人的遺體。《關尹子·釜》:“人之力有可以奪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死屍能行,枯木能華。”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壺史》:“又言刺客死屍亦不見,所論多奇怪。”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二:“諺曰:‘不養健兒,卻養乞兒;不管活人,隻管死屍。’” 元 關漢卿 《四春園》第二折:“曉行狼虎路,夜伴死屍眠。”
(2).詈詞。 茅盾 《子夜》十五:“你沒看見那些死屍多麼兇呀!”
死屍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如下:
指失去生命的人體,即死亡後尚未埋葬或火化的軀體。該詞強調生物生命體征的終止狀态,常見于書面語及客觀描述場景。例如:“案發現場發現一具無名死屍。”(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38頁。可參考權威釋義:現代漢語詞典網絡版)
在傳統習俗中,“死屍”常與喪葬禮儀、禁忌文化關聯。古人認為需通過入殓、守靈等儀式妥善處置屍體,以安撫亡靈并維護生者社會的秩序(來源:鐘敬文《中國民俗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部分方言中,“死屍”亦含貶義,喻指“麻木或無能之人”,如:“他像個死屍般癱坐不動。”(來源:李榮《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
在法律語境中,“死屍”屬于物證範疇,需依法進行屍檢以明确死因(《刑事訴訟法》第130條)。醫學領域則嚴格區分“屍體”(教學科研用)與“遺體”(殡葬用),強調對屍體的倫理尊重(來源:國家衛健委《屍體解剖規則》,2020年修訂版。詳見: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
綜合來源說明
本釋義整合權威辭書、學術著作及法律法規,确保信息準确性與專業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或《法學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死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指人死後留下的軀體,即屍體。這一解釋在多個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如《關尹子·釜》提到“死屍能行,枯木能華”,漢典也将其定義為“屍體”。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子夜》等來源。
愛人好士白面郎君半低不高不可摸捉采割朝笏城阃春紅女道亡調蹇滴裡搭拉敦敦獨王風徽鋒旗甘霖高齒屐攻城打援廣漫合岸黑龌橫帶渙渙荟集節整競賣捐瘠刊定克緊空婦房空閑款兒離摟靈識隸僮六陽會首漏縫灤州影貉睡嫖客仆齋氣吞牛鬥入肩僧塔色診詩刻食糧輸估四位偷雞戲狗腿碼罔兩完籤讆言文備文章蓋世銜燭閑作小珰暇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