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風範,美德。 南朝 宋 謝瞻 《于安城答靈運》詩:“綢繆結風徽,煙煴吐芳訊。” 明 宋濂 《徑山悅堂禅師四會語序》:“仰前哲之風徽,作後武之距度,究其遺轍,足證新功。” 郭沫若 《新華頌·西伯利亞車中》:“壯懷激烈望南天, 黎利 風徽似昔年。”
2.謂以風範影響和傳播。《魏書·李崇傳》:“養黃髮以詢格言,育青襟而敷典式,用能享國長久,風徽萬祀者也。”
3.指文章的完美風格。《舊唐書·文苑傳序》:“近代唯 沉隱侯 斟酌《二南》,剖陳三變,攄 雲 淵 之抑鬱,振 潘 陸 之風徽。”
“風徽”是“風徽”的繁體寫法,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核心釋義
風範美德
指人的高尚品格或典範行為。如南朝謝瞻詩句“綢繆結風徽,煙煴吐芳訊”,明代宋濂著作中“仰前哲之風徽”均體現此意。
影響與傳播
強調以自身風範教化他人或傳承精神。如《魏書》記載“風徽萬祀者”,指通過典範作用影響後世。
文章風格
特指文學作品中的精妙文風。《舊唐書》提及“振潘陸之風徽”,即稱贊陸機、潘嶽的文章格調。
二、延伸說明
三、注意差異 部分資料(如)将其歸為成語并解釋為“氣質象征”,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風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風雅和徽章。
《風徽》的部首是風(風字的風部)和徽(徽字的彳部),總共有13畫。
《風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和《說文解字》等古代漢字字典。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風徽」。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風徽的「風」字可能會寫成「風」+「羽」的組合寫法,“徽”字可能會寫成「彥」+「心」的組合寫法。
1. 王青一直有個風徽的形象,非常受大家歡迎。
2. 這枚徽章的設計非常精美,體現了一種高雅的風徽。
風雅(fēng yǎ)
徽章(huī zhāng)
标志(biāo zhì)
風華(fēng huá)
氣質(qì zhì)
儀态(yí tài)
庸俗(yōng sú)
粗俗(cū sú)
低劣(dī li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