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孜孜不倦貌。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敦敦憑書案,譬彼鳥黏黐。” 宋 蘇舜欽 《對酒》詩:“予年已壯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
獨處貌;獨處不移貌。《詩·豳風·東山》“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漢 鄭玄 箋:“敦敦然獨宿於車下。” 宋 曾鞏 《不飲酒》詩:“且坐蒲6*團紙窓暖,兩衙退後睡敦敦。” 清 汪懋麟 《唐官屯阻雨舟中寫懷》詩:“船窓秋日長,敦敦但枯坐。”
聚集貌。《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 漢 鄭玄 箋:“敦敦然道傍之葦,牧牛羊者毋使躐履折傷之。” 孔穎達 疏:“《周禮》以葦好叢生,而謂之叢物,故言敦聚貌。”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敦敦漢語 快速查詢。
“敦敦”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文獻來源有所不同,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孜孜不倦貌
表示勤勉不懈的狀态。例如唐代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敦敦憑書案,譬彼鳥黏黐”,形容專注讀書的情景()。
獨處不移貌
形容獨自一人且心境堅定的狀态。《詩經·豳風·東山》中“敦彼獨宿”的漢代鄭玄箋注提到“敦敦然獨宿于車下”()。宋代曾鞏的詩句“兩衙退後睡敦敦”也體現此意。
聚集貌
指事物聚集的狀态,但具體文獻例證較少()。
引申為敦厚、誠懇
因“敦”本義為厚道、誠實(如《左傳》“敦固”),疊用後強化這一特質。現代用法如“敦敦實實”,形容人或物厚重可靠()。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