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rpse;dead body] 尸体
(1).死人的遗体。《关尹子·釜》:“人之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能华。”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壶史》:“又言刺客死尸亦不见,所论多奇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谚曰:‘不养健儿,却养乞儿;不管活人,只管死尸。’”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晓行狼虎路,夜伴死尸眠。”
(2).詈词。 茅盾 《子夜》十五:“你没看见那些死尸多么凶呀!”
死尸在汉语词典中的详细释义如下:
指失去生命的人体,即死亡后尚未埋葬或火化的躯体。该词强调生物生命体征的终止状态,常见于书面语及客观描述场景。例如:“案发现场发现一具无名死尸。”(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238页。可参考权威释义:现代汉语词典网络版)
在传统习俗中,“死尸”常与丧葬礼仪、禁忌文化关联。古人认为需通过入殓、守灵等仪式妥善处置尸体,以安抚亡灵并维护生者社会的秩序(来源:钟敬文《中国民俗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部分方言中,“死尸”亦含贬义,喻指“麻木或无能之人”,如:“他像个死尸般瘫坐不动。”(来源: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在法律语境中,“死尸”属于物证范畴,需依法进行尸检以明确死因(《刑事诉讼法》第130条)。医学领域则严格区分“尸体”(教学科研用)与“遗体”(殡葬用),强调对尸体的伦理尊重(来源:国家卫健委《尸体解剖规则》,2020年修订版。详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综合来源说明
本释义整合权威辞书、学术著作及法律法规,确保信息准确性与专业性。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或《法学大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死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指人死后留下的躯体,即尸体。这一解释在多个文献中均有明确记载,如《关尹子·釜》提到“死尸能行,枯木能华”,汉典也将其定义为“尸体”。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子夜》等来源。
白挺八路暴骜儤使变数器瘪煞瘪煞蚕笼澄心堂重译楮耳储积奠羞调式豆腐脑鰪鳉二楚二十四番风发省風月債工伎官估古冠果悍国庆湖笔煎销嘉泽惊天九域图决杀楷栻康盛狂谬旷远蠡壳柳叶陆海潘江黏留蹑潜牛蹄鹏翼樵父容众软柔商队神寳圣勋适长孙兽炉水圆馊主意宿敌透力推劾土着挽粟寤辟误作非为邪法稀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