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肆类的意思、肆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肆类的解释

《书·舜典》:“肆类于上帝。” 孔 传:“肆,遂也。”类,祭名。后以“肆类”称祭天之礼。《魏书·高祖纪下》:“八月壬辰,议养老,又议肆类上帝,禋于六宗之礼,帝亲临决。”《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五·唐享昊天乐》:“礼终肆类,乐闋九成。” 唐 刘禹锡 《天论上》:“天何预乃人事耶?唯告虔报本、肆类授时之礼,曰天而已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肆类"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专有词汇,其核心含义与祭祀礼仪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基本释义 源自《尚书·舜典》记载的"肆类于上帝",其中"肆"作"遂"解(完成之意),"类"指特定祭祀名称。该词整体指代古代帝王祭天的最高礼仪,属于国家层面的宗教仪式。

  2. 文献应用实例

    • 《魏书·高祖纪》记载北魏孝文帝议定"肆类上帝"的祭祀流程,体现其作为皇家祭祀的庄重性
    • 唐代刘禹锡在《天论》中提及"肆类授时之礼",说明该仪式与天文历法相关的时令祭祀有关。
  3. 字形与延伸含义 单字"肆"在甲骨文中本指"陈列"(如《礼记》"肆器于庙"),后衍生出"放纵"(如肆意妄为)和数词"四"的大写等含义,但"肆类"一词中仍保留其古义,特指庄重的祭天陈列仪式。

该词主要见于先秦至唐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礼制、祭祀文化时仍具学术价值。理解时需注意与"肆"的其他含义(如店铺、放纵)相区分,避免望文生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肆类(sì lèi)这个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第一个字“肆”由“⺼”部首和“西”字形组成,它的读音是“sì”,表示放肆、无礼等意思。第二个字“类”由“⺈”部首和“禾”字形组成,它的读音是“lèi”,表示种类、类别等意思。

“肆类”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昭公十五年》:“今大夫谋之者,必坐事于大庙、寝庙、于存者、鱼鹿之路,取宝火焉。卒于车上而逃,得肆类焉。”可以看出,“肆类”在古代的用法是指贼盗来去放肆之地。

“肆类”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肆類”。但是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可能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肆”在古代是用“肀”字形表示,而“类”字古代的写法为两个禾字形,没有“⺈”部首。

以下是一些使用“肆类”这个词语的例句:

1. 他给我留下了极为肆类的印象。

2. 这个电影中的反派角色表现出肆类的行为。

与“肆类”相关的组词有:肆意、无所顾忌、放肆等。

与“肆类”近义词包括:放肆、恣意、狂妄等。

与“肆类”反义词包括:谨慎、恭敬、收敛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