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葆的意思、翠葆的詳細解釋
翠葆的解釋
(1).帝王儀仗的一種。以翠羽聯綴于竿頭而成,形若蓋。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詩:“翠葆隨風,金戈動日。” 宋 史浩 《滿庭芳·立春詞時方獄空》詞:“知是東皇翠葆,飛星漢、來止人間。”
(2).作為天子的代稱。 宋 張孝祥 《六州歌頭》詞:“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參見“ 羽葆 ”。
(3).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唐 杜牧 《華清宮三十韻》:“嫩嵐滋翠葆,清 渭 照紅妝。” 宋 歐陽修 《送趙山人歸舊山》詩:“ 屈 賈 江山思不休,霜飛翠葆忽驚秋。” 明 徐渭 《宣府槐龍篇》:“乘涼翠葆颯,撐暑碧油烘。”
詞語分解
- 翠的解釋 翠 ì 綠色:翠綠。蒼翠。翠微(青綠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翠鳥〕屬鳴禽類,形似杜鵑,嘴長,頭部深橄榄色,有青綠色斑紋,背青綠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魚。 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寶翠鑽
- 葆的解釋 葆 ǎ 草茂盛的樣子,草木叢生的樣子:“頭如蓬葆”。 古書上說的一種菜。 車蓋:羽葆。 藏,蔽:葆光(隱蔽其光不讓人知道,喻才智藏而不露)。 保持:葆真。永葆青春。 古同“寶”,珍貴。 古同“保”,保
專業解析
翠葆,漢語詞彙,讀音為 cuì bǎo,主要有以下兩個核心義項,均帶有鮮明的古典文學色彩和意象美感:
-
帝王儀仗中以翠羽裝飾的車蓋或華蓋:
- 這是“翠葆”最經典的含義,指古代帝王出行儀仗隊中,用翠鳥羽毛裝飾的華蓋或車蓋,象征威儀與尊貴。其形象華麗,色彩鮮明(青綠色),是皇家排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 出處與例證:
- 《漢書·王莽傳上》:“莽乃造華蓋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 顔師古注:“羽葆者,以鳥羽注于柄頭,如蓋,謂之羽葆。蓋今之所謂纛頭也。” 雖然此處稱“羽葆”,但後世常用“翠葆”特指以翠羽裝飾的此類華蓋。
- 《文選·任昉〈直中書省〉詩》:“翠葆隨風金節。” 李善注引《埤蒼》:“葆,羽蓋也。” 此處“翠葆”即指翠羽裝飾的車蓋。
- 詞典依據: 《漢語大詞典》(第9冊 第1281頁)明确将此義列為第一項,釋義為“帝王儀仗的一種。以翠羽聯綴為飾的華蓋。”
-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枝葉紛披如蓋的樣子:
- 此義項是第一個義項的引申和比喻用法。古人觀察自然,将茂密蔥茏、枝葉繁盛如傘蓋的植物(尤其是樹木),比喻為帝王儀仗中那華麗的翠葆,取其青翠欲滴、生機勃勃、蔭蔽如蓋之意。
- 出處與例證:
- 宋·梅堯臣《送餘中舍知漢州德陽》詩:“翠葆林藏藥,紅苞沼出蓮。” 這裡的“翠葆”形容樹林茂密青翠。
- 宋·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詞:“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 雖未直接用“翠葆”,但“翠葉”意象相通,常被引證說明“翠葆”形容植物之茂盛青翠。
- 此義項常用于描繪初夏或盛夏時節植物繁茂的景象。
- 詞典依據: 《漢語大詞典》(第9冊 第1281頁)将此列為第二項,釋義為“作為植物生長茂盛狀的比喻”。《辭源》(修訂本)也收錄此比喻義。
“翠葆”一詞,源自古時帝王儀仗中那華美奪目的翠羽華蓋(本義),後因其青翠繁茂、蔭蔽如蓋的形象特征,被文人墨客巧妙地借用來比喻自然界中草木(尤指樹木)枝葉茂密、青翠蔥茏的狀态(引申義)。兩個義項都體現了漢語詞彙豐富的意象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網絡擴展解釋
“翠葆”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其解釋和例證如下:
1.帝王儀仗的裝飾
指古代帝王儀仗中使用的一種華蓋,用翠鳥羽毛裝飾在竿頭,形狀類似傘蓋。例如南朝齊詩人謝朓的《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詩中提到“翠葆隨風,金戈動日”,宋代史浩的《滿庭芳》詞中也有“知是東皇翠葆,飛星漢、來止人間”的描寫。
2.代指天子或帝王
在古代文學中常以“翠葆”象征天子。如宋代張孝祥在《六州歌頭》中寫道:“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此處“翠葆”即指代南宋君主。
3.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色。例如唐代杜牧的《華清宮三十韻》中“嫩岚滋翠葆,清渭照紅妝”,宋代歐陽修在《送趙山人歸舊山》中也用“霜飛翠葆忽驚秋”形容秋日草木的蒼翠。
補充說明
- 詞源:該詞本義與“翠羽”(翠鳥羽毛)相關,後逐漸衍生出象征帝王和自然景色的含義。
- 使用場景: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古風語境,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集注。
别人正在浏覽...
案殺白雞搬挑賓寀畀予钗頭符塵氛癡求椎埋屠狗蠀蛦蹴觸毳幔登對點草架鬥诤方神逢機立斷風谲雲詭俸銀逢衣淺帶甘旨肥濃宮阃丱髮股評孤懸客寄悍壯衡慮困心鴻樸後成候蟲降革江郎賈業靖志卷甲束兵流陰螺首杪節鳴吒謬錯幕帷排水管撇清屏擲窮苦入手三神纔剛蔬蔌死譯素飯唆擺談議天癸條遞突盜無那仙凫相缪小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