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越的意思、踔越的詳細解釋
踔越的解釋
超越,勝過。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論沉荩慘死事》:“此亦見其精神巧力,踔越萬國,而足以自豪於世界者矣!”
卓越。《新唐書·劉文靜裴寂傳贊》:“觀二子非有踔越之姿,當 高祖 受命,赫然利見於世,故能或翼或從,屍天之功雲。”
詞語分解
- 踔的解釋 踔 ō 跳,跳躍:踔厲(喻精神振奮,如“踔踔風發”)。 超越:踔遠(遙遠)。踔絕(高超)。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越的解釋 越 è 度過,超出:越過。越冬。越級。越軌。越權。越境。越位。越獄。越俎代庖。 聲音、情感揚起,昂揚:激越。聲音清越。 表示程度加深:越發(更加)。越加。越快越好。 消散:“精神勞則越”。 失墜,墜落
網絡擴展解釋
“踔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資料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動詞用法:意為“超越、勝過”,強調跨越或突破某種界限。例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中“踔越萬國”即指能力或成就超過其他國家。
- 形容詞用法:表示“卓越、傑出”,形容人或事物具備超凡特質。如《新唐書》評價人物時提到“非有踔越之姿”,即指缺乏卓越的資質。
2.單字溯源
- “踔”字本義為跳躍(如“踔厲風發”),後引申為超越、高超。漢典《踔的解釋》指出,“踔”可表“跳”“超越”或“絕(高超)”。與“越”組合後,詞義更強調突破性。
3.注意區分形近詞
- 需與“逴越”(chuò yuè)區分,後者意為“意義深遠”,出自漢代碑文,字形和讀音均不同。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常見于學術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踔越》的意思
《踔越》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跳躍翻越”。它形容人或動物在行進時跳躍飛躍,通常用于形容身手敏捷或力大能躍的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踔越》的部首是“足”,它屬于“走”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2。
來源和繁體
《踔越》的源自于古代漢字,繁體的寫法為「踔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所不同。《踔越》這個詞在古時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沒有變化。
例句
1. 那隻猞猁一腳把獵物踔越過山石。
2. 他的身法靈活,踔越過障礙物毫不費力。
組詞
1. 踔躍:形容歡快跳躍、翻越。
2. 跨越:指橫跨過去,超越某種界限或障礙。
近義詞
急遽、驟然、突飛猛進、迅速
反義詞
行進緩慢,停頓不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