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頺垣廢井”。倒塌了的牆,廢棄不用的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宋 蘇轼 《密州通判廳題名記》:“雖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數百年之後,得此文於頺垣廢井之間者,茫然長思而一歎也。”
“頽垣廢井”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多寫作“頹垣廢井”(“頽”為“頹”的異體字),其詳細解釋如下:
指倒塌的牆垣和廢棄的水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常比喻事物衰敗、凋敝的狀态。例如:“戰亂後的村莊隻剩頹垣廢井,滿目凄涼。”
最早出自宋代蘇轼的《密州通判廳題名記》:“使數百年之後,得此文於頺垣廢井之間者,茫然長思而一歎也。”。蘇轼借此表達對時間流逝與事物變遷的感慨。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學引用,可查閱《密州通判廳題名記》或《花月痕》原文。
《頽垣廢井》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形容事物破敗不堪、毫無生氣和用處。
《頽垣廢井》這個成語拆分後可以看出它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頽(頁冷刀)
垣(土土土)
廢(廣廠)
井(二目)
《頽垣廢井》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其中是孟子引用暹岩的話:“狗盜雞啄,及至于屋漏,獸心哉!甯飽暖于此,無俊識也!若盜其寝廟,則不顧不親。《詩》雲:‘原胡為乎哉?深矣蔽之。’《備行》小戎節,夫蔽之也。夫竊人以室,猶去憂也。未有颠覆室屋而後可以安其危者也。《詩》雲:‘嗟我庶民,未有罪我。’且夫頑童尚知生於支梧,而況大人智士乎?如斯之嗟,而況其它乎?《詩》雲:‘原胡為乎哉?深矣蔽之。’《未逮》小子,夫蔽之也。《坤》而有之,昔者三季之《恥訟》也。’”意思是說人們隻在小事上偷盜,當屋漏偏逢連夜雨時,才會看出他們内心的真實想法和動機。
《頹壘廢井》是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頽垣廢井》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頽垣廢井》可以寫作“頹壘廢井”,它的意思和用法仍然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些使用《頽垣廢井》的例句:
這座城市曾經是繁榮富庶的,如今卻變成了一片頽垣廢井。
這本書裡的知識已經過時了,現在看來簡直是一本頽垣廢井。
與《頽垣廢井》相關的組詞有:
頽敗、頽敝、垣牆、廢墟、廢棄、井底之蛙。
與《頽垣廢井》意思類似的成語有:
破敗不堪、一蹶不振、腐朽無用、黃粱一夢。
與《頽垣廢井》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興旺發達、蓬勃發展、煥然一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