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事的意思、畏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事的解釋

(1).膽小怕事。《漢書·楊敞傳》:“ 燕蒼 知 上官桀 等反謀,以告 敞 ; 敞 素謹畏事,不敢言,乃移病卧。” 宋 蘇轼 《因擒獲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劄子》:“夫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紅樓夢》第七五回:“ 尤氏 隻含糊答應, 探春 知他畏事不肯多言。”

(2).謂誠敬處事。《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仁智明達,多權略,樂施愛人,在家重慎畏事,勤于稼穡。”《東觀漢記·窦融傳》:“誠欲令恭肅畏事,恂恂修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畏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膽小怕事
    指因性格謹慎或缺乏勇氣,面對困難或責任時表現出退縮、不敢擔當的态度。例如《漢書·楊敞傳》記載楊敞因畏懼權勢不敢揭發謀反事件(),蘇轼在奏折中也提到治國需平衡“不可生事,亦不可畏事”()。《紅樓夢》中尤氏因“畏事”而含糊應答,進一步印證這一用法()。

  2. 誠敬處事
    在特定語境中,也可表示以敬畏、認真的态度對待事務。如《東觀漢記》描述光武帝“重慎畏事,勤于稼穑”,窦融被要求“恭肅畏事”,均強調恭敬謹慎的行事風格()。


二、使用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中的用例,可參考《漢書》《東觀漢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畏事

“畏事”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對某種事物或情況感到害怕或不敢正面面對的心理狀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畏事的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畏事”一詞的拆分是“田”部和“忄”部。田部是左邊的部分,表示與田字相關;忄部是右邊的部分,表示與心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9。

來源和繁體

“畏事”一詞的來源不詳,但可以推測它的意思與對待困難和危險的心理态度有關。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畏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對“畏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時間久遠,我無法準确得知古時對其的字形寫法。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漢字的不同寫法經過了演變和規範化,才有了現代的寫法。

例句

1. 他是一個畏事的人,每次遇到困難都不敢面對。

2. 我曾經畏事過,但現在我已經學會面對困難。

組詞

畏懼、畏縮、畏怯、膽小、恐懼

近義詞

害怕、恐懼、怯懦、膽怯

反義詞

勇敢、大膽、無畏、敢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