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方之志的意思、四方之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方之志的解釋

指志向遠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方之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遠大的志向或抱負,尤指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宏偉理想。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面與核心釋義

  1. 四方: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天下各地或廣闊地域。
  2. 志:志向、抱負、理想。
  3. 整體釋義:形容人有遠大的抱負,不局限于眼前或本地,而是立志于廣闊天地或天下大事。

二、權威詞典解釋

  1. 《漢語大詞典》(第3卷)

    釋義為“遠大的志向,指志在天下,不固守于一地”。

    引用示例: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載晉公子重耳故事,其流亡時言行即顯“四方之志”。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指遠大的志向,立志于四方,不滿足于現狀”。

    用法說明:

    多用于褒義,形容人有開拓精神或為國效力的抱負。

  3. 《辭海》(第六版)

    解釋為“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遠大理想”,強調其與“安土重遷”的保守思想相對。


三、曆史典故與出處

成語源自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的典故:


四、用法與語境

  1. 褒義色彩:

    多用于贊譽志向高遠、勇于開拓之人(如“少年懷四方之志”)。

  2. 反義對比:

    與“安于一隅”“胸無大志”形成對比,強調突破地域局限的進取精神。

  3. 現代延伸:

    可引申為追求事業突破、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如科研、創業等場景)。


五、相關成語與關聯表達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3卷,頁421。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頁1231。
  3. 《辭海》(第六版彩圖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頁1987。
  4.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四方之志”是一個成語,指志向遠大、不拘泥于一方,常與“志在四方”互用。以下為詳細解釋:

  1. 詞義
    意為追求廣闊天地、心懷遠大抱負,強調不局限于狹小地域或單一目标。例如《左傳》中重耳(晉文公)流亡時展現的宏圖遠志。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晉國公子重耳流亡齊國時,隨從勸其不可安于現狀,提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故事背景是重耳最終離開齊國,成就霸業,印證了成語的進取精神。

  3.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褒義,形容人有開拓精神或遠大理想。
    • 可作主語或賓語,如:“男兒當有四方之志,豈能困守田園?”
    • 近義詞包括“志在四方”“淩雲之志”。
  4. 注意
    部分現代解讀(如)認為其含“缺乏全面眼光”之義,但此說法未被主流詞典收錄,建議以傳統釋義為準。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左傳》典故及權威詞典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謗木拔山蓋世别莊不介入捕影拿風參畢場院禅誦從約長錯法黛耜代易盜鈔諷譏封奏負對宮眉鲎媚厚直黃湯甲長近郛進剿金钲九戶蠲容抗幹擾看坐兒的克讓朗曜雷地冷凄凄寮屬陵阙慢曲馬蹄草扪月披頰披鱗鈚子箭七成八脈清冷跂伫全球定位系統曲躬商李神版霜素私習瑣故苔帻洮研陶陰調良穩泛同敝相濟帏箔不修仙格賢配瑕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