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奏的意思、封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奏的解釋

指古時臣下封牍上奏帝王。《晉書·職官志》:“ 魏 尚書郎……毎一郎缺,白試諸孝廉能結文案者五人,謹封奏其姓名以補之。” 唐 白居易 《鄭覃可給事中制》:“勑給事中之職,凡制勑有不便於時者,得封奏之;刑獄有未合於理者,得駮正之。”參見“ 封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封奏”是一個曆史術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但核心指向古代官員向帝王呈遞密封文書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封奏”指古代臣子将奏章密封後上呈帝王的行為。這一制度旨在确保奏事内容的私密性,避免信息洩露。

二、曆史背景與制度演變

  1. 早期記載
    唐代白居易的《鄭覃可給事中制》提到,給事中的職責包括對不合理的政令“封奏之”,即密封谏言(《晉書·職官志》等文獻也有類似記載)。

  2. 清代發展
    雍正時期形成嚴密制度:大臣使用特制黃绫木匣存放奏折,匣外加鎖,僅皇帝和上奏者持有鑰匙。禦史等官員的密奏需裝入封筒後再加匣密封,稱為“封奏”。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封奏”與宮廷音樂相關,指封存樂器或樂譜(如),但此說法未見于高權威性來源,可能為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用法,需結合具體文獻考證。

四、相關術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制度細節,可參考《晉書·職官志》或清代奏事處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奏》一詞的意思: 《封奏》一詞指的是在古代官員上報國家重大事務或進言時,将文字、奏章等用封裝後呈遞給上級領導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封奏》的拆分部首是「封」和「奏」,其中「封」的部首是「寸」,「奏」的部首是「女」。按照漢字拆分規則,「封」的筆畫數為9,「奏」的筆畫數為13。 來源和繁體: 《封奏》一詞源于古代官制,在曆史上是中國古代政治體系中的一部分。繁體字為「封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封奏」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以「封」和「奏」兩個字組合而成。 例句: 1. 官員們紛紛上書封奏,訴說百姓的困苦。 2. 然而,他的封奏并沒有得到上級的重視。 組詞: 封印、封堵、封閉、封神、奏樂、奏效、奏凱、奏響 近義詞: 奏章,上奏,呈遞,上表 反義詞: 批示,批複,批閱,回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