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克讓的意思、克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克讓的解釋

亦作“ 克攘 ”。能謙讓。《書·堯典》:“允恭克讓。” 孔 傳:“克,能。” 孔穎達 疏:“善能謙讓。”《孔子家語·六本》:“昔 堯 治天下之位,猶允恭以持之,克讓以接下。”《漢書·藝文志》:“合於 堯 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 顔師古 注:“攘,古讓字。” 明 李東陽 《新修平陽府城記》:“且 陽平 之民,舊稱勤儉,服勞、溫恭、克讓,有 堯 之遺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克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解釋

“克讓”由“克”和“讓”兩字組成:

二、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堯典》中的“允恭克讓”,描述堯帝謙遜克己的品德。後世如《孔子家語》《漢書》等典籍也沿用此義,如“克讓以接下”(《孔子家語·六本》),指以謙讓态度對待他人。

三、使用場景

  1. 品德評價:形容人無私、寬容,如“他待人克讓,深受尊敬”;
  2. 曆史典故:多用于描述古代賢君或高尚之士的行為,如“堯之克攘”(《漢書·藝文志》);
  3. 文學創作:常見于古文或正式文體,如“經20餘年諸體陶染,寇克讓的書法已四體皆能”(現代例句)。

四、相關擴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尚書》《孔子家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克讓

克讓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積極和消極兩種意思,可以作為動詞或形容詞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克讓是由“克”和“讓”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克”的部首是兒,由八畫組成;“讓”的部首是言,由六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克讓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德克”和佛學的“般若”。在繁體字中,克讓的寫法為「剋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克讓有不少變體。其中,“克”的古代寫法有「亇」、「兡」等;“讓”的古代寫法有「讓」、「嚷」等。

例句

1. 他克讓了自己的私心,為大衆利益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2. 這個項目需要克讓一部分利益,才能實現整體的成果。

組詞

克己、克服、克制、勝克、讓步、退讓、容讓等。

近義詞

戰勝、克制、克服、戰勝、屈服等。

反義詞

讓步、退讓、從寬、寬容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