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著作。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頃何以自娛,頗復有所述造否?” 清 鄭文焯 《鶴道人論詞書》:“近卅年作者輩出……然求其述造淵微,洞明音呂,以契夫‘意内言外’之精義,殆十無二三矣。” 梁啟超 《<沉氏音書>序》:“吾所聞者,有 劉繼莊 氏,有 龔自珍 氏,頗有所述造,然世無傳焉。”
“述造”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指著作或創作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文獻,如曹丕《與吳質書》中“頗復有所述造否”,意為“是否有新的著作或創作”。清代鄭文焯、近代梁啟超等也沿用此義,強調通過文字表達思想或學術成果。
字詞解析
查字典(高權威來源)将其定義為成語,強調“以文字表達真實情況”,但需注意語境可能影響具體含義。
“述造”的核心是結合叙述與創造,既可用于褒義(如學術著作),也可能含中性/貶義(如編造)。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述造》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描述和創造。其中,《述》表示描述、叙述,《造》表示創造、制作。
《述造》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述》的部首是讠(讠是語言的意義)、《造》的部首是辶(辶是走路的意義)。它們的筆畫分别是《述》:7畫,《造》:9畫。
《述造》是現代漢語詞彙,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在繁體字中,《述》的寫法為「述」,《造》的寫法為「造」。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所變化。雖然《述造》是現代漢字,但在古代寫法中,《述》可以寫作「述」或「呂」,《造》可以寫作「造」或「丞」。
1. 他能夠生動地述說曆史上的奇聞異事。
2. 這個藝術家用獨特的方式創造了令人驚歎的藝術品。
1. 描述:叙述某種情況或特點。
2. 創造:創作、發明或制造某物。
3. 叙述:借助語言描述事情的經過。
1. 叙述:叙寫、陳述。
2. 制造:創制、制作。
1. 忽略:不去描述或注意某事物。
2. 毀壞:破壞、糟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