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浪形骸的意思、放浪形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浪形骸的解釋

指言行放縱,不拘形迹。《晉書·王羲之傳》:“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舊唐書·姚崇傳》:“優遊園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 茅盾 《如是我見我聞·“戰時景氣”的寵兒--寶雞》:“酒酣耳熱的時候,你盡管放浪形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放浪形骸”是漢語中具有文學色彩的成語,字面指“放縱行為,不拘形迹”,多用于形容人不受世俗禮法約束的狀态。該詞源自晉代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其中“形骸”出自《莊子·齊物論》“形骸有内外,而神氣無存亡”,原指人的軀體。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成語包含兩層内涵:

  1. 行為層面:指行動不受拘束,如宋代文豪蘇轼在《赤壁賦》中“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的灑脫境界
  2. 精神層面:強調超脫物質形态,如《世說新語》記載魏晉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現代語境中,該詞既可用于褒義,形容藝術創作者突破常規的創作狀态(如《中國文學史》提及李白“放浪形骸的詩歌意象”),也可含輕微貶義,指代不注重儀态的行為表現。在語義演變過程中,其核心始終圍繞着“突破外在約束”與“追求内在自由”的辯證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放浪形骸”是漢語成語,指行為放縱,不受世俗禮法約束。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演變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法結構:動賓式成語,常作謂語或定語(例:“他飲酒作詩,放浪形骸”)。
  2. 感情色彩:
    • 傳統語境中為中性或褒義,強調灑脫曠達(如魏晉名士);
    • 現代也可含輕微貶義,暗指過度放縱。

四、關聯詞辨析

五、注意事項

如需更深入的語言學分析或例句擴展,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辭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傲慢奧斯卡獎白旄卑辭厚禮邊俸表識薄材燦爛輝煌側寒蟬蜩攙占吹彈鼓闆叢植丹鳳阙彫瘁釣名遞禀風殿風山绠套更移痕印賀廈鶴山鳳尾黃唐家生婢兩級師範學堂蓼風買賦昧莫鳴鹄明勑驽疴屏翰淺蹙錢塘江乾修挈帶輕手輕腳窮覽求信棄席權家沈液折支失魂膽私詞食饑息勞湯武套曲提包退罷僞鳳文人墨客無産階級誤打誤撞霧舒相校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