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陽的意思、端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陽的解釋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農曆五月初五日;端午節

詳細解釋

即端午。 明 馮應京 《月令廣義·歲令一·禮節》:“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兒節,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陽節,十三日龍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節鬧端陽隻一瞬,滿眼繁華, 王 謝 少人問。”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端陽》:“京師謂端陽為五月節,初五日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參見“ 端午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端陽是端午節的傳統别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名稱由來與基本含義 “端陽”源自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其中“端”字意為初始,古漢語中“端五”即“初五”;而五月按地支屬“午月”,因此“端五”逐漸演變為“端午”或“端陽”。

二、曆史演變與文化意義

  1. 起源多元:早期與自然天象崇拜和祛病防疫相關(如仲夏“飛龍在天”的星象),後融入紀念屈原、伍子胥等曆史人物的傳說。
  2. 文化地位:與春節、清明、中秋并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三、主要習俗

四、名稱多樣性 除“端陽”外,端午節還有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二十餘種别稱,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注:關于端午節起源的更多細節(如伍子胥、曹娥等不同傳說),可參考、5、8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陽(duān yáng)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叫作端午節。它拆分的部首是立(lì)和方(fāng),共有15畫。端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最初是為了紀念屈原(qū yuán),後來發展成為一種慶祝和祭祀活動。在繁體字中,端陽的寫法為端陽。在古時候,漢字寫法略有不同,端陽的寫法為䇲央。有關端陽的例句可以是:“端陽節,我們一家人一起吃粽子慶祝。” 關于組詞,我們可以有“端陽粽子”、“端陽賽龍舟”等。近義詞可以是“端午節”,反義詞沒有特定形式。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