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恒心的意思、恒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恒心的解釋

(1) [perserverance]∶持之以恒的毅力;堅持達到目的或執行某項計劃的決心

你要是沒有恒心可學不好

(2) [constancy of purpose]∶持久不變的意志

(3) [be good and honest]∶指人所常有的善良本心

有恒心者。——《孟子·梁惠王上》

因無恒心。

苟無恒心。

詳細解釋

亦作“恒心”。1.常存的善心。《孟子·梁惠王上》:“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趙岐 注:“恆心,人所常有善心也。”《晉書·丁潭傳》:“在官者無苟且,居下者有恆心。”

(2).持久的心志。《呂氏春秋·誣徒》:“志氣不和,取舍數變,固無恆心,若晏陰喜怒無處。”《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他可曉得甚麼叫作恆心,他又曉得甚麼叫作定力?” 魯迅 《書信集·緻陳煙橋》:“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恒心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核心維度,均體現持久、穩定的精神特質:

一、持久不懈的意志力

指為實現目标而長期保持的堅定意志和毅力,強調行動上的持續性與專注力。

出處:《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長久不變的意志”,如“學習要有恒心”。

二、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堅守

源于《孟子·梁惠王上》的哲學概念,特指人因擁有穩定生計(恒産)而形成的道德操守與社會責任感:

原文引用:“無恒産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無穩定産業仍能堅守道德者,唯有士人能做到)。此處“恒心”指安于本分的道德定力,是儒家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權威參考文獻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官方介紹(注:此為商務印書館官網圖書目錄頁)

  2. 《孟子·梁惠王上》

    收錄于《孟子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版),第1章。

    古籍庫原文(中華經典古籍庫)

(注:鍊接經核實有效,引用内容與典籍原文一緻。)

網絡擴展解釋

“恒心”是一個漢語詞彙,指持久不變的意志力或毅力,強調在追求目标時能長期堅持、不輕易放棄的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1.核心含義

2.應用場景

3.相關文化内涵

4.重要性

5.與類似詞的區别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班師回俯抱獨薄徒邊糈避世金馬赤股吃用崇墉百雉篡臣大美颠倒乾坤洞獠蓋愆告誦鲠涕革響管須過誤含寃合信後聯環濤簡驗教程驕戚戛然而止诘擿解醫嵇鶴檕梅機器辣撻兩極管凜坎滅泯牛仔般逸配嫡配填偏任前悔潛卻情爽磬竹難書啟譬上邪山嶽崩頹世道蝨蠱刷鑤俗慮索道滔漫套印本鐵筆無私亭然頹節望郡魏台無筭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