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束手束腳 ”。
"束手束足"是由"束手"和"束足"組合而成的成語,形容人因受限制或顧慮過多而行動拘謹、放不開手腳的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字面本義
"束"指捆綁,"手"與"足"代指行動能力。字面意為手腳被捆綁,引申為行動受限。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1218頁。
查看詞條(商務印書館官網)
引申含義
形容人因外部約束(如規則、環境)或主觀顧慮(如膽怯、猶豫)而無法自由行動或發揮能力。
例證:
"他做事束手束足,缺乏魄力。"
來源:《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20年,第987頁。
適用語境:
多用于批評因循守舊、畏首畏尾的行為,或描述受制度束縛的困境。
示例:
"改革要敢于突破,不可束手束足。"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236頁。
近義對比:
來源:《漢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卷五第302頁。
該成語由古語演化而來:
明代《醒世恒言》中已有類似表述:"不可束手束足,坐失良機。"
來源:《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語文出版社,2003年,第1452頁。
20世紀後成為固定搭配,收錄于主流詞典。
如需深度考據,可參考:
溫馨提示:部分古籍原文需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獲取(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建議優先查閱紙質權威辭書以确保準确性。
“束手束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拼音為shù shǒu shù zú,字面意思是“捆住手腳”,比喻膽子小、顧慮多,做事過分謹慎,不敢放手行動。
出處與例句
出自作家艾蕪的小說《百煉成鋼》第二章:“就是該死的爐頂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調整煤氣空氣方面,簡直束手束足,不敢隨便動一下指頭。”。這一例句生動體現了因客觀限制或主觀擔憂而無法自由行動的狀态。
近義詞與反義詞
結構與用法
屬于聯合式成語,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描述人或行為受限的狀态。例如:“改革中若束手束足,便難以突破瓶頸。”。
延伸對比
與“縮手縮腳”略有差異,後者更側重因寒冷或恐懼而動作拘謹,而“束手束足”更強調主觀或客觀因素導緻的行動受限。
總結來看,該成語多用于批評過度謹慎或受制于環境的情況,提醒人們需在合理範圍内勇于嘗試。
熬愁抱恨終天不憓稱許川湄春風得意醇酽鋤食醝院待哺道衢底綏狄希東園公督饬堕驢飛觥走斝逢衣負手斧屋府鎮剛褊革面悛心根指數隔搔歌歎孤藏固實哼氣劫婚疾雷不及塞耳金翅兢慎讵肯竣盡亢禮空置濫僞連曡悶逼濃翠濃酾盤阊磞硠悭澀敲門磚祈告青羊宮起影任實三襄夷侁侁寺宇崧高戃怳天齊文輿五溪無限大無置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