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讵肯的意思、讵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讵肯的解釋

豈肯。《後漢書·仲長統傳》:“彼之蔚蔚,皆匈詈腹詛,幸我之不成,而以奮其前志,詎肯用此為終死之分邪?” 唐 韓愈 《石鼓歌》:“中朝大官老於事,詎肯感激徒媕娿。” 明 方孝孺 《東河驿值雪次茅長史白戰體韻》:“乘興伸眉且一笑,人生飢寒非不幸。莫将詩句效 蘇公 , 淮陰 詎肯儕 噲 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讵肯”是古漢語中表示反問語氣的複合副詞,由反诘副詞“讵”與表意願的“肯”組合而成,意為“豈肯”“怎肯”,多用于強調否定态度或質疑對方立場。其語義可拆解為:

  1. 詞義核心

    “讵”本義為反問,相當于“豈”,如《廣韻》釋“讵”為“未知之辭”,《說文解字》稱其“猶‘豈’也”;“肯”表主觀意願,如《說文解字》釋“肯”為“骨間肉也,從肉從冎”,後引申為“同意”。組合後“讵肯”即“怎會同意”或“絕不願意”。

  2. 語境分析

    該詞多出現在古代文獻對話或議論中,例如《漢書·高帝紀》載“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讵肯入乎”,此處以反問強化“公不願入”的語義。唐代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亦用“盜賊亭午起,問誰多窮民。節使殺亭吏,讵肯徒爾為”,以“讵肯”質疑行為的合理性。

  3. 近義對比

    與“豈肯”“安肯”等同屬反诘副詞,但“讵肯”語氣更顯古雅,多見于秦漢典籍與唐宋詩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指出,“讵”在口語中漸被“豈”替代,故“讵肯”多用于書面語體。

網絡擴展解釋

“讵肯”是一個文言詞彙,讀音為jù kě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結構分析


用法與語境

  1. 古代文獻:
    多見于詩詞、史書,如《後漢書·仲長統傳》中“讵肯用此為終死之分邪?”,強調對行為的質疑。
  2. 現代使用:
    已不常見于口語,僅用于書面語或仿古表達,如引用古文或文學創作。

近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

該詞權威釋義來源為《漢語大詞典》,但因屬古語,現代需謹慎使用,避免語境混淆。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後漢書》、韓愈詩作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背剪辯暢並頭蓮波及伯翁艚子長告鬯罔赤潑潑儲兩村郊紞然到不的楯橹惡少年洑流官族谷歌鼓子卯浣水精怪康莊大道空費鍊節斂銳僇力落局瞞天昧地旄纛梅谿謬登磨轉拟稿排叉沛竹麒麟畫慶吊請日晴飔頃談栖雲森張轖舌沈聲靜氣虱虮首計蔬筍四檐天工銅符吏通說骰局投杼之疑頹弛吐噏外庫窩膿包無竟閑趣謝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