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鎮的意思、府鎮的詳細解釋
府鎮的解釋
唐 代在西域設都護府、都督府及四鎮( 龜茲 、 于阗 、 碎葉 、 疏勒 )。泛稱府鎮。 唐 崔融 《拔四鎮議》:“自 建武 至於 延光 ,三絶三通,至 唐太宗 方事外讨,復修 孝武 舊跡,并 南山 至於 蔥嶺 為府鎮,煙火相望焉。”
詞語分解
- 府的解釋 府 ǔ 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府庫。天府。 舊時封建貴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國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等級在縣和省之間:開封府。府尹。府治。府試。首府。 國家行
- 鎮的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網絡擴展解釋
“府鎮”是唐代在西域地區設置的軍政機構合稱,具體指都護府、都督府及安西四鎮(龜茲、于阗、碎葉、疏勒)的統稱。這一概念體現了唐朝對西域的軍事控制和行政管理體系。
核心要點:
-
軍政機構性質
府鎮是唐朝為鞏固邊疆設立的軍政合一機構,其中:
- 都護府/都督府:負責區域行政與民族事務管理;
- 安西四鎮:龜茲(今新疆庫車)、于阗(今新疆和田)、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疏勒(今新疆喀什),承擔軍事防禦職能。
-
曆史背景
唐太宗時期通過征戰逐步控制西域,效仿漢代設立管理機構。崔融《拔四鎮議》記載,唐朝通過府鎮體系實現了“煙火相望”的邊疆控制效果。
-
文學引用
宋代詩詞中多次出現“府鎮”,如蘇頌“開府鎮金陵”、許及之“鎮巴蜀”等,延續了該詞指代軍政要地的含義。
注意:
- 現代語境中“府鎮”可能指地名(如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爺府鎮”),需結合上下文區分。
- 四鎮中的“碎葉”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具有特殊文化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府鎮這個詞是指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通常是指較大的行政單位,比如縣級或者以上級别的地方政府所轄區域。府鎮包含了轄區内的各種政府機構和行政管理部門。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府:部首是廣,總筆畫數為5;
- 鎮:部首是钅,總筆畫數為17。
來源:府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行政制度。在古代社會,各地方政權的組織形式比較複雜,府和鎮是其中比較重要的行政單位。這個詞的使用也經過了長期發展和演變。
繁體:府鎮(注:此為繁體字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字體變異較大,因此府鎮的寫法也存在差異。但總體而言,在古代的文獻中,府的寫法有時類似于“甫”,而鎮的寫法有時類似于“阜”。
例句:這個縣是我家府鎮的中心城市。
組詞:府城、府衙、鎮中、縣鎮、鎮府、府堂等。
近義詞:郡縣、地方、行政區、市鎮。
反義詞:省級、*********、中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