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襄夷的意思、三襄夷的詳細解釋
三襄夷的解釋
漢 時 蜀 郡少數民族之一種。《後漢書·西南夷傳·莋都》:“ 延熹 二年, 蜀郡 三襄夷 寇 蠶陵 ,殺長吏。”
詞語分解
- 三的解釋 三 ā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三襄夷”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進行區分:
一、作為曆史族群名稱(主要含義)
根據、、等高權威性來源:
- 基本定義:指漢代蜀郡(今四川地區)的少數民族之一,屬于西南夷的分支。
- 曆史記載:見于《後漢書·西南夷傳·莋都》,記載“延熹二年,蜀郡三襄夷寇蠶陵,殺長吏”,描述其在東漢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曾發動軍事行動。
- 族群背景:與漢代西南地區“莋都夷”等族群相關,可能涉及古代川西少數民族的部落活動。
二、作為成語的争議性解釋
部分來源(如、)提出其作為成語的含義:
- 字面拆分:“三”表多次,“襄”為接近,“夷”指危險,整體引申為“多次經曆危險困境”。
- 故事起源:關聯《左傳》中晉國公子重耳逃亡時被夷族人三次救助的典故,但此說法未見于正史或權威詞典,可能與“三豕涉河”等成語混淆。
綜合建議
- 優先采用曆史含義:學術研究或文獻解讀中應以《後漢書》記載的族群解釋為準。
- 謹慎對待成語說法:若需引用成語義,建議核查《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目前主流辭書(如漢典、漢程詞典)均未收錄此成語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襄夷
三襄夷(sān xiāng yí)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字義指的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地區。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襄夷的三個字分别拆分如下:
- 三:上部首為一,下面部首為二,并含有兩筆。
- 襄:上部首為衣,下面部首為夂,并含有十一筆。
- 夷:上部首為大,下面部首為人,并含有四筆。
來源
《三襄夷》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中,它指的是古代中國東周時期的一個地方,即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和周邊地區。
繁體
繁體字“三襄夷”保留了原始的形狀和結構,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以“三襄夷”為例,它們的古代漢字寫法如下:
- 三:古代漢字為「參」。
- 襄:古代漢字為「薌」。
- 夷:古代漢字為「彛」。
例句
這是一個使用“三襄夷”一詞的例句:
“在古代,三襄夷被視為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組詞
由“三襄夷”組成的一些詞語:
- 三襄夷年:指東周時期,三襄夷地區的年代。
- 三襄夷人:指生活在三襄夷地區的人。
- 三襄夷文化:指發源于三襄夷地區的文化。
近義詞
與“三襄夷”有相似或相近含義的詞語:
- 三秦:也是指中國陝西省的地區,與三襄夷所指的地方相近。
反義詞
與“三襄夷”含義相反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