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束手束脚 ”。
"束手束足"是由"束手"和"束足"组合而成的成语,形容人因受限制或顾虑过多而行动拘谨、放不开手脚的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字面本义
"束"指捆绑,"手"与"足"代指行动能力。字面意为手脚被捆绑,引申为行动受限。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218页。
查看词条(商务印书馆官网)
引申含义
形容人因外部约束(如规则、环境)或主观顾虑(如胆怯、犹豫)而无法自由行动或发挥能力。
例证:
"他做事束手束足,缺乏魄力。"
来源:《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20年,第987页。
适用语境:
多用于批评因循守旧、畏首畏尾的行为,或描述受制度束缚的困境。
示例:
"改革要敢于突破,不可束手束足。"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236页。
近义对比:
来源:《汉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卷五第302页。
该成语由古语演化而来:
明代《醒世恒言》中已有类似表述:"不可束手束足,坐失良机。"
来源:《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语文出版社,2003年,第1452页。
20世纪后成为固定搭配,收录于主流词典。
如需深度考据,可参考:
温馨提示:部分古籍原文需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获取(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建议优先查阅纸质权威辞书以确保准确性。
“束手束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拼音为shù shǒu shù zú,字面意思是“捆住手脚”,比喻胆子小、顾虑多,做事过分谨慎,不敢放手行动。
出处与例句
出自作家艾芜的小说《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这一例句生动体现了因客观限制或主观担忧而无法自由行动的状态。
近义词与反义词
结构与用法
属于联合式成语,多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人或行为受限的状态。例如:“改革中若束手束足,便难以突破瓶颈。”。
延伸对比
与“缩手缩脚”略有差异,后者更侧重因寒冷或恐惧而动作拘谨,而“束手束足”更强调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的行动受限。
总结来看,该成语多用于批评过度谨慎或受制于环境的情况,提醒人们需在合理范围内勇于尝试。
按辔徐行巴酒棒杀崩腾秉利残伐乘快打折扣得辛都咸子杜隙防微反戈相向凡心改絃辙耿正官兴古门昏黑昏嫚杰起金筋峻狭拷边朗澈略绰口炼臂僚隶凌澌零章露覆轮灯美味佳肴摹印凝聚力鹏砂千秋节迁邑签子手峭洁犬牙差互屈期区区小事善棍扇面对韶道舍中适遘衰頽双阙数喇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寺臣私心自用算帐宿奸琐窗田园诗铁脚板土黄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