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牢牲的意思、牢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牢牲的解釋

祭祀用的犧牲。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考鐘饋肴核,戞鼓侑牢牲。”《新五代史·世家序》:“剝剽弗堪, 吳 越 其尤,牢牲視人, 嶺蜑 遭 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牢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祭祀時專門準備、圈養并用于獻祭的牲畜。它由"牢"和"牲"兩個意義相近的字組合而成,共同強調其作為祭品的特殊性和神聖性。

  1. 字義解析與核心概念:

    • 牢:本義指關養牲畜的欄圈。在祭祀語境中,"牢"特指為祭祀而專門圈養待宰殺的牲畜,尤其指體形完備、毛色純正的牛、羊、豕(豬)等祭品。它強調了這些牲畜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特殊管理的。
    • 牲:泛指供祭祀、盟誓或食用的家畜,如牛、羊、豕、犬、雞等。在祭祀中,"牲"特指用于獻祭的活畜。
    • 牢牲:因此,"牢牲"合起來就是指那些被關在"牢"中、專門為祭祀儀式預備的"牲"。它不僅僅指牲畜本身,更強調了其作為祭品的預備狀态和神聖用途。
  2. 功能與用途:

    • 祭祀專用:"牢牲"最主要的用途是作為祭品,在祭祀天地、祖先、神靈等重大儀式中宰殺獻祭,以表達敬意、祈求福佑或履行盟約。
    • 等級與規格:古代祭祀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所用"牢牲"的種類(如太牢:牛、羊、豕三牲全備;少牢:隻有羊、豕)、數量、毛色、體态等都有明确規定,體現了祭祀的規格和莊重性。例如,《禮記·王制》中提到:"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禮記·王制》)
    • 神聖性與純潔性:作為溝通人神的媒介,"牢牲"需要經過精心挑選(如要求毛色純一、肢體完整無殘疾),并在祭祀前進行專門的清潔和隔離飼養(即"牢"的過程),以确保其潔淨和神聖。
  3. 與現代漢語的關系:

    • 詞彙消亡:"牢牲"作為一個特定術語,在現代漢語日常使用中已基本消失。其含義被更通用的"祭品"、"犧牲"(此義項)或具體牲畜名稱所替代。
    • 存于文獻與曆史研究:該詞主要出現在研究中國古代禮制、祭祀文化、曆史文獻(如《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史記》等)以及相關的學術著作中。例如,《周禮·地官司徒》中有"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凡祭祀,共其犧牲,以授充人系之。"這裡的"犧牲"即指"牢牲"。(《周禮·地官司徒·牧人》)

"牢牲"是古漢語中專指為祭祀而圈養、預備的牲畜祭品的詞彙。它體現了古代祭祀文化中對祭品來源、管理和神聖性的高度重視,強調這些牲畜是經過特殊程式(圈養于"牢")準備、專用于獻祭("牲")的。該詞在現代已不常用,主要作為曆史文獻和學術研究中的專有名詞出現。

網絡擴展解釋

“牢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牢牲指祭祀時使用的牲畜。其中:

二、文獻出處

  1. 唐代韓愈、孟郊《城南聯句》:“考鐘饋肴核,戞鼓侑牢牲。” 這裡“牢牲”指祭祀時以牲畜獻祭,伴隨鼓樂儀式。
  2. 《新五代史·世家序》:“牢牲視人,嶺蜑遭劉。” 此句以“牢牲”喻指被犧牲的對象。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祭祀禮儀或引申為“被犧牲的事物”。例如: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本主搏狩不愉柴扃雌霓之誦得過且過封兒風簾風禽風艇功閥工架怪笑廣袤國正害人蟲煌耀腳墊挢虔嘉穟借口京報迥異克滅坑衡寬博款跨鹍弦拉毛勒緊褲帶良材梁鷰蓮藕戀皁淩遲梨庶魯鈍落忍魯堂陸業緑鬓紅顔邈然男兒膝下有黃金弄神弄鬼抨辟匹夫之勇遷喬出谷愆陽齊酎仁聖塞翁失馬沙鈎山觜生水時禁水底摸月痛癢相關屯夫網開霧結煙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