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牲的意思、牢牲的詳細解釋
牢牲的解釋
祭祀用的犧牲。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考鐘饋肴核,戞鼓侑牢牲。”《新五代史·世家序》:“剝剽弗堪, 吳 越 其尤,牢牲視人, 嶺蜑 遭 劉 。”
詞語分解
- 牢的解釋 牢 á 養牲畜的圈(刵 ):虎牢。亡羊補牢(喻事後補救還不為遲)。牢籠。 古代稱作祭品的牲畜:太牢(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備之稱)。少牢(諸侯宗廟,用羊、豕之稱)。 監禁犯人的地方
- 牲的解釋 牲 ē 家畜:牲口。牲靈。牲畜。 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豬:三牲。獻牲。 筆畫數:; 部首:牜;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牢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牢牲指祭祀時使用的牲畜。其中:
- “牢”:本義為養牲畜的圈,引申為祭祀用的牲畜(如牛、羊、豬)。古代祭祀中,牛、羊、豕三牲全備稱“太牢”,僅用羊、豕稱“少牢”。
- “牲”:特指祭祀用的家畜,如牛、羊等。
二、文獻出處
- 唐代韓愈、孟郊《城南聯句》:“考鐘饋肴核,戞鼓侑牢牲。” 這裡“牢牲”指祭祀時以牲畜獻祭,伴隨鼓樂儀式。
- 《新五代史·世家序》:“牢牲視人,嶺蜑遭劉。” 此句以“牢牲”喻指被犧牲的對象。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祭祀禮儀或引申為“被犧牲的事物”。例如:
- 祭祀場景:如“太牢”“少牢”是古代帝王、諸侯祭祀時的标準配置。
- 比喻義:可指為某種目的而付出的代價,但此用法較少見。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牢牲的意思
牢牲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為了守住某種利益而拼命犧牲,甚至不顧自身的安危。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牢牲的部首是牛,共有9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牢牲的來源可以追溯至《詩經·小雅·蕩》:“無念爾室,無怨爾居,方将爾牢,言辭其如。”在古代漢字的繁體中,該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牢牲的寫法并未發生較大變化。它的字形依然保留着現代寫法的基本結構。
例句
1. 為了國家的安全,他毅然選擇牢牲。
2. 在這次拯救行動中,有許多勇士們牢牲了。
組詞
1. 生牲:指祭祀時殺死的牲畜。
2. 死牲:指已經死亡的牲畜。
3. 牲畜:指用來養活人類、提供農業勞動力的動物。
近義詞
1. 忠誠
2. 奉獻
反義詞
1. 自私
2. 勢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