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盧橘的意思、盧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盧橘的解釋

[loquat] 枇杷

盧橘楊梅次第新。——宋· 蘇轼《惠州一絕》

詳細解釋

(1).金橘的别稱。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樸。” 宋 姜夔 《一萼紅》詞序:“堂下曲沼,沼西負古垣,有盧橘幽篁,一徑深曲。”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金橘》:“此橘生時青盧色,黃熟則如金,故有金橘、盧橘之名。”

(2).指枇杷。 宋 蘇轼 《與劉景文同往賞枇杷》詩:“魏花非老伴,盧橘是鄉人。” 王十朋 集注引 師尹 曰:“《談助》雲:‘盧橘,枇杷也。’”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 嶺 外以枇杷為盧橘子,故 東坡 雲:‘盧橘梅梅次第新。’”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盧橘》:“世人多用盧橘以稱枇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盧橘”一詞的釋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主要存在兩種解釋:

  1. 基本釋義
    盧橘在不同語境中可指代兩種植物:

    • 枇杷:現代常用義,如蘇轼《惠州一絕》中“盧橘楊梅次第新”,此處盧橘即指枇杷。枇杷因葉形似琵琶得名,别名盧橘、金丸,屬薔薇科植物。
    • 金橘:古代文獻中的别稱,如《上林賦》提到“盧橘夏熟”,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其名源于果實顔色變化(青時“盧色”即黑色,成熟後金黃)。
  2. 詞義演變與混淆
    曆史上“盧橘”存在混用現象。宋代詩詞中多指枇杷(如蘇轼詩句),但漢代至明代部分文獻(如司馬相如、李時珍著作)将其與金橘關聯。可能因地域差異或命名習慣導緻兩種解釋并存。

  3. 文學與科學依據

    • 文學引用:蘇轼、姜夔等詩人以“盧橘”入詩,強化了其作為枇杷别稱的傳播。
    • 植物學分類:現代明确枇杷(學名Eriobotrya japonica)為薔薇科植物,而金橘(Fortunella屬)屬芸香科,二者不同科屬。

現代語境中“盧橘”多指枇杷,但需注意古籍中可能指金橘。具體釋義需結合文本時代背景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盧橘》的意思

《盧橘》是指一種水果,也被稱為"螺子橙"。它外形酷似螺旋狀,因此得名。盧橘是柑橘類水果的一種,果肉酸甜多汁,口感獨特,非常受人們喜愛。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盧橘》的拆分部首是"蔔"和"木"。"蔔"是主席部首,"木"是示意部首。根據部首檢字法,它可以歸類于象形字的範疇。

《盧橘》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和繁體

《盧橘》的來源較為模糊,可能是中國古代一個地名或人名。在字形上,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表示了人們對水果形态的觀察和描述。

《盧橘》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盧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的盧橘字形和現代略有差異。它由兩個部分組成:上半部分為"十"字形,下半部分為"五"字形。這種字形表示人們對盧橘的形态特征進行簡化和象征性的表達。

例句

1. 我最喜歡吃盧橘了,甜而不膩。

2. 冰箱裡放着一籃新鮮的盧橘。

組詞

一些與盧橘相關的組詞包括:

1. 盧橘汁

2. 盧橘片

3. 盧橘樹

近義詞

盧橘的近義詞可以是其他柑橘類水果,如橙子、柚子等。它們具有相似的口感和氣味。

反義詞

盧橘的反義詞可以是非柑橘類水果,如蘋果、香蕉等。它們的品種和味道與盧橘截然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