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位和俸祿。 漢 劉向 《列女傳·楚老萊妻》:“可食以酒肉者,可隨以鞭捶;可授以官祿者,可隨以鈇鉞。今先生食人酒肉,授(受)人官祿,為人所制也,能免於患乎?”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庭戒諸兒》:“今華吾體者衣冠也,榮吾私者官祿也。” 清 吳敏樹 《為守齋五叔父暨張叔母五旬雙慶之序》:“凡人之所以為祖宗光、為父母榮、為鄉裡生氣色者,豈直以其科名與其官祿之崇寵而已哉?”
官祿是漢語複合詞,由“官”與“祿”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官員的職位及與之相應的俸祿收入,具體釋義如下:
指官職、官位,即國家授予的公共職務。《說文解字》釋為“吏事君也”,引申為行使公共權力的職位。
原指天賜福分,後特指官吏的薪俸。《廣雅·釋诂》注:“祿,俸也”,即朝廷按官職等級發放的固定收入。
官祿指官員所任職務及其俸祿待遇的統稱,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代表社會地位與政治權力,如《漢書·食貨志》載“爵祿制度”體現的等級秩序。
與官職綁定的物質供給,如糧食、錢帛等俸給形式,是古代官僚體系的物質保障基礎。
該詞濃縮了中國古代“位祿相契”的制度理念,如《周禮》所載“以爵制祿”原則,強調官職與俸祿的嚴格對應關系。同時衍生出“官祿命定”的宿命觀,常見于傳統命理學對個人仕途的解讀。
參考資料來源(基于權威辭書及文獻):
“官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官位和俸祿,具體解釋如下:
指古代官員的職位及與之對應的薪俸待遇,既包含權力地位,也涵蓋物質報酬。例如《列女傳》提到“授人官祿者,可隨以鈇钺”,強調官祿與責任、約束的關聯性。
在八字命理中,“官祿”指命局中官星與祿神的組合,如甲木見辛(官)且辛祿在酉,則稱“官祿”,象征事業運勢。
總結來看,“官祿”既體現古代官僚體系的權力分配,也反映社會經濟結構,同時在傳統文化中延伸出命理寓意。如需進一步了解命理術語,可參考中的詳細分析。
阿渾傍實悖亂陂渠辨反碧澱子不刊之論沖街寵遇傳入耽遲丹家調罄滴滴嗒嗒滴漣漣笃見餌兵訛失服教袱子豪賈豪忲紅綿猴猨浣花溪話務員華月簡在帝心假言直言推理輯錄謹鈍金麸經管金屬禁夜凱番肯道窺鼎昆季連袿菱形骈列瓢樽披榛采蘭蒱睃摸索錢镪前哨器度贍裕少人繩木拾翻水提隨趂髓腦太平軍談議風生微撓五劍五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