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枘鑿方圓”的省語。比喻不調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凡切韻之動,勢若轉圜,訛音之作,甚於枘方;免乎枘方,則無大過矣。”
“枘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枘方”是“枘鑿方圓”的省語,比喻事物間的不協調或矛盾關系。例如:
古代典籍出處:
現代應用:
“枘方”與以下成語密切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文心雕龍》或《九辯》原文,或查閱權威漢語工具書。
枘方(ruì f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枘”和“方”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林(木字旁)和方(方字底)
筆畫數:林(八畫)方(四畫)
《枘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器的名稱。枘,是一種古代兵器的名字,用于攻城和戰鬥;方,表示直角或四方形狀。後來,人們将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了“枘方”的漢字詞語。
在繁體字中,枘方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即「枘方」。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對于枘方這個詞而言,其寫法并未經曆明顯的變化。
1. 這把軍刀的刀柄上雕有枘方圖案,展示了古代戰争的勇氣和智慧。
2. 這個古老的城堡以其獨特的枘方構造而聞名于世。
枘方木、枘方形、枘方器
木方、木函、木匣
圓形、圓函、圓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