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舜 和 盜跖 的并稱。指聖人和惡人。《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 舜 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 跖 之徒也。欲知 舜 與 跖 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宋 辛棄疾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詞:“細思量,義利 舜 跖 之分,孳孳者,等是雞鳴而起。”
“舜跖”是一個漢語詞語,由曆史人物“舜”和“跖”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兩者的象征意義理解:
源自《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 孟子通過對比兩人,闡明追求善(道德)與利(私欲)是區分聖賢與惡人的關鍵。
建議參考《孟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以深入理解其哲學内涵。
舜跖是一個詞語,它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詳細介紹舜跖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舜跖由“舜”和“跖”兩個漢字組成。其中,“舜”字的部首是“辵”,總共有11畫;“跖”字的部首是“足”,總共有13畫。
《舜跖》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戲劇作品,該劇以商代傳說中的舜帝為主題,描寫了他艱苦奮鬥、平民視為英雄的故事。
舜跖的繁體字是「舜蹠」。
在古時候,舜跖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與現代相近。
1. 他的行為違背了舜跖的高尚品質。
2. 這部戲劇以舜跖的悲壯命運為題材。
舜王、跖趾、蹠骨。
舜帝、舜皇、堯舜。
商驕、暴君、殘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