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謹的意思、不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謹的解釋

(1).不敬慎;不小心。《管子·侈靡》:“使人君不安者屬際也,不可不謹也。”《舊唐書·柳宗元劉禹錫傳論》:“蹈道不謹,眤比小人。” 清 王韬 《淞隱漫錄·陸碧珊》:“兩家書劄往來,輒以女婢 紅于 為鴻雁, 紅于 偶不謹,為父女所得,大詫,絶不許女再往生家。”

(2).指行為放蕩。《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營多不謹,夫歸輒首原, 抗 ( 蔡抗 )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土地夫人》:“不知何物淫昏,遂使千古下謂此村有污賤不謹之神。”

(3).舊時考核官吏的條款之一,謂所作之事不合為官體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思诏冠帶之濫》:“至如近日辛亥之察,時論共雪七人之枉,於是有列不謹條中者,亦登薦剡。”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八:“ 明 初舊制,吏部考察,但老疾、罷軟、貪酷、不謹四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謹(bù jǐn)是古漢語常用複合詞,由否定副詞“不”與形容詞“謹”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指言行不符合慎重、恭敬、嚴密的規範。其具體釋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言行不慎重、不恭敬

    指行為輕率、态度怠慢,違背禮制或規範要求。

    例:《史記·萬石張叔列傳》:“(石建)誤書‘馬’字……惶恐曰:‘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其不謹如此。”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第1卷,第487頁。

  2. 處事不周密、不嚴謹

    強調做事疏漏、考慮不周,缺乏細緻态度。

    例: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四方有司或苛急,或迂闊,或惰慢不謹。”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第89頁。


二、引申義與特殊用法

  1. 對職務的怠慢失職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批評官吏履職不力。

    例:《明史·職官志》:“歲終察其屬不謹者,劾奏之。”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第121頁。

  2. 文風或治學不嚴謹

    指文字疏漏或學術研究粗疏。

    例: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十八》:“著述之家,最不利乎以不謹之人執筆。”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5頁。


三、近義詞辨析

權威提示: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釋義嚴謹性符合學術規範。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版

網絡擴展解釋

“不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ù jǐn,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不敬慎;不小心
    指行為或态度不夠謹慎、細緻,容易導緻疏漏或錯誤。例如《管子·侈靡》中提到“不可不謹也”,強調謹慎的重要性。
    例句:

    “一事不謹,即贻四海之憂。”(出自)

  2. 行為放蕩
    多用于形容舉止輕浮、不守規矩。如《續資治通鑒》中描述士兵家屬“多不謹”,即指行為不端。

  3. 官吏考核術語
    古代對官員的考核标準之一,指言行不符合為官體統。明代文獻《野獲編》記載,官吏若被列入“不謹”條,可能影響仕途。


二、延伸用法


三、使用場景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艾酒保護關稅邊荒标首蔽锢弊躧布流償冤朝兢夕惕赤帶村倈蹙鬐等量電鑰東牆處子恩憐鳳匏諷示風檐剛戾高良姜汗流浃膚韓彭寒裝黑鵶鵶蝗蝻簡闊基本國策金階九峤九仞一篑酒有别膓口堿口率魁薦顝客連索鱗浪六王陋固馬将鳴鼍藕灰磬懸曲阜辱詈升坐深文大義石留黃稅外方圓司宮四屋素脩讨是尋非條褥鼍仙晚父微言大義文履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