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sked sorghum] 高粱米粒
糯米。 宋 範成大 《冬日田園雜興十二絕》之九:“廛居何似山居樂,秫米新來禁入城。”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二:“五穀之名,見於《詩》《書》甚詳,人多不考;《本草》所著殊乖謬,既以青粱、黃粱、白粱、丹黍米、粟米、糵米、秫米,載之中品,復以黍米、粳米、稷米,著之下品,又分彫胡、穄米之屬。”
秫米是中國古代文獻和中醫藥材中常見的名稱,其具體含義存在一定争議,主要分為兩類解釋:
黏性粟米(黃米)
根據,秫米為禾本科植物梁或粟的粘性種子,别名糯粟、黃米。古代《本草品彙精要》等文獻記載,秫米指“粟之黏者”,即糯小米,常用于釀酒或藥用。
高粱米
部分現代資料(如、)認為秫米即高粱米,尤其在北方地區常以此代稱。但這一說法可能與地域性稱呼差異有關。
秫米在中醫中被用于:
宋代詩詞(如範成大作品)中“秫米”多指糯米,而《本草綱目》等醫書則強調其黏粟屬性。現代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代。
秫米在不同語境下可能指代黏性粟米(黃米)或高粱米,建議參考權威中醫藥典籍(如)優先采用“黏粟”定義,實際應用中需結合地域和文獻背景。
秫米是指一種糧食作物,也稱為“粟米”或“黍米”。它是一種古老的谷物,呈長形顆粒,外觀略呈黃色。
秫米的部首是禾,總共有11個筆畫。
秫米是中國的傳統農作物之一,具有非常悠久的曆史。它廣泛種植于華北、西南和長江流域等地區。
秫米的繁體字為「稷米」。
在古代,秫米的字形有所不同。最早的記載中,秫米的字被寫作「秭」,後來演變為「秫」。
1. 吃一碗煮熟的秫米飯,既美味又健康。
2. 秫米可以用來釀造傳統的酒類産品。
1. 秫稭:指秫稭稻的稻草。
2. 秫栾:古代稱為秫米和栾樹果實************。
3. 秫粟:指秫稭粟的谷物。
米、黍、谷
麥、稻、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