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鼇戴的意思、鼇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鼇戴的解釋

神話傳說謂 渤海 之東有大壑,其下無底,中有五座仙山,常隨潮波上下漂流。天帝恐五山流于西極,失群仙之居,乃使十五巨鳌輪番舉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動。見《列子·湯問》《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後以比喻負荷重任。 北周 庾信 《謝趙王赉犀帶等啟》:“花開四照,唯見其榮;鼇戴三山,深知其重。” 清 李調元 《石匠行》:“自吾祖父供此役,日往高巖新度量。車輦夫扛百不停,巍巍鼇戴萬人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鼇戴”(áo dài)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神話的典故,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神話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列子·湯問》:傳說渤海東有五座仙山(岱輿、員峤、方壺、瀛洲、蓬萊),因無根基隨波漂流。天帝命十五隻巨鳌輪流用頭頂住山基,使山體穩固。後以“鼇戴”比喻巨鳌背負山嶽的行為。

  2. 引申含義

    • 負荷重任:如清代李調元《石匠行》用“巍巍鼇戴萬人仰”形容石匠承擔艱巨工程。
    • 感戴恩德:因巨鳌受天帝之托負山,衍生出對深厚恩情的感激,如《楚辭·天問》中“鼇戴山抃,何以安之?”的哲學追問。
  3. 文學應用
    此典故常被用于詩文,既表達對艱巨責任的承擔(如治理國家),也暗含對恩德的銘記,具有雙重象征意義。

該詞融合神話意象與人文精神,既可指物理上的負重,亦可喻精神層面的擔當與感恩,常見于古典文學及政論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鼇戴》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特定的意義。下面是關于《鼇戴》的相關信息: 意思:《鼇戴》表示高山大海上方出現龍卷風等極度惡劣的天氣現象,形容風力極強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鼇戴》是由部首“鼎”和“戴”組成的。它的拼音是“áo dài”。《鼇戴》的總筆畫數是14筆。 來源:《鼇戴》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衛風·淇奧》:“鼇(í)鼇(áo)在淇奧,遊戴其羽。”這句詩描寫了龍卷風席卷淇水上空的景象,形成了這一詞語。 繁體:《鼇戴》的繁體字是「鼇戴」。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有人将《鼇戴》寫作「鳌裁」或「鳌代」,但現代通用的寫法是「鼇戴」。 例句:他們在海上遇到了《鼇戴》,船隻無法抵擋強風和浪潮的襲擊。 組詞:除了《鼇戴》之外,與此詞相關的組詞有:鼇風、戴橫、鼇羽等。 近義詞:與《鼇戴》意思相近的詞彙有:強風、大風暴等。 反義詞:與《鼇戴》意思相反的詞彙有:無風、平靜等。 希望以上關于《鼇戴》的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