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定令的意思、定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定令的解釋

(1).制定法令。《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定令,令驃騎将軍秩祿與大将軍等。”《文選·班固<公孫弘傳贊>》:“定令則 趙禹 、 張湯 ,文章則 司馬遷 、 相如 。” 李善 注引《漢書》:“ 張湯 遷太中大夫與 趙禹 共定諸律令。”

(2).固定成文的法令。《魏書·世祖紀》:“上無定令,民知何從?”《新唐書·劉子玄傳》:“皇太子将釋奠國學,有司具儀:從臣著衣冠,乘馬。太子從之,因著為定令。”《宋史·職官志十》:“又有年及七十,耄昏不堪牧養而不肯自陳宮觀者,復申明舊法,著為定令以律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定令”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制定法令(動詞)

指确立法律或規章的制定過程,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記載漢武帝“定令,令驃騎将軍秩祿與大将軍等”,即通過法令明确霍去病的官階俸祿。班固在《公孫弘傳贊》中提及趙禹、張湯等大臣“定令則趙禹、張湯”,說明這是漢代确立律令的重要舉措。

二、固定成文的法令(名詞)

指已經形成文字且不可隨意更改的正式法規。如《魏書·世祖紀》強調“上無定令,民知何從”,說明穩定的法令對民衆行為規範的重要性。唐代《新唐書》記載太子釋奠禮儀“因著為定令”,即通過固定儀式規範皇家典禮。

現代用法拓展

作為成語時,表示“不可更改的命令或決定”(如軍事指令、法律條文),常用于強調決策的權威性。例如:“董事會已下達定令,項目須按計劃推進。”


擴展說明:不同曆史文獻中對“定令”的具體應用有所差異,建議結合《史記》《魏書》等原始文獻理解語境。如需查看完整古籍原文,可參考、的引文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定令的意思

《定令》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确定的法令或命令。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國家或組織頒布的可以引導人們行為或規範社會秩序的法律文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定令》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它的左邊部首是“宀”(mián),表示與房屋或室内有關的意思;右邊的部首是“令”(lìng),表示命令、規定的意思。它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定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是「定祖」,其中的「祖」是一個已經不再使用的繁體字,現代繁體字中我們可以使用「令」來代替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定令》的方式是将「定」字的上部寫成一個小框,下面是一個豎線;「令」字則采用其古代形态。這種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我們習慣使用現代寫法。

例句

1. 國家頒布的《定令》,規範了社會秩序。

2. 遵守《定令》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組詞

一些與《定令》相關的常用詞組有:

1. 執行定令:遵守和執行國家頒布的法律。

2. 違反定令:違背規定和法律。

3. 修訂定令:對法律文件進行修改和更新。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定令》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1. 法令:指國家頒布的法規與命令。

2. 規定:指明确的條例或規則。

相反的成語有:

1. 廢令:指廢止或不再執行的法規。

2. 違禁:指違反禁令或規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