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綁的意思、縛綁的詳細解釋
縛綁的解釋
捆綁。《水浒傳》第十四回:“我們把索子縛綁了。”
詞語分解
- 縛的解釋 縛 (縛) ù 捆綁:綁縛。手無縛雞之力。解縛。 拘束:束縛。作繭自縛。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綁的解釋 綁 (綁) ǎ 捆,縛:捆綁。綁架。綁紮。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縛綁"是一個動詞性複合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單字"縛"和"綁"組合而成,在現代漢語中常作為一個整體使用,核心含義是用繩索等物将人、動物或物體纏繞、捆紮、固定住,使其無法自由活動或移動。
其詳細釋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
基本含義與動作特征:
- 纏繞捆紮:指用繩索、帶子、鍊條等條狀物圍繞目标物(如人的肢體、動物的身體、物品)進行纏繞、打結或固定。
- 限制自由:其根本目的是通過物理手段剝奪或嚴重限制被縛綁對象的行動自由或活動能力。例如:縛綁手腳、縛綁犯人、縛綁貨物。
- 強制固定:強調通過外力強制性地使對象處于被束縛的狀态。
-
使用場景與對象:
- 對人:常用于描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為,如抓捕罪犯(縛綁嫌犯)、古代刑罰或戰争中對待俘虜(縛綁戰俘)、或某些特定情境(如縛綁人質)。帶有強制性、控制性的意味。
- 對動物:指馴服、控制或運輸動物時将其捆住,如縛綁牲畜、縛綁獵獲的動物。
- 對物體:指為了固定、打包、運輸或防止散開而進行的捆紮,如縛綁行李、縛綁柴火、縛綁貨物。此時更側重于固定和整理的功能。
-
引申義與抽象用法:
- 在抽象層面,"縛綁"有時可比喻思想、精神、情感或行為受到束縛、限制或約束,使人感到不自由或無法施展。例如:"被傳統觀念所縛綁"、"金錢縛綁了他的夢想"。
-
同義詞辨析:
- 捆綁:與"縛綁"意思最為接近,幾乎可以互換使用,都強調用繩索等物捆紮并限制自由。
- 束縛:含義更廣,既可指具體的物理捆綁(與縛綁同義),也可指抽象的約束、限制(如制度束縛、思想束縛),抽象用法更常見。
- 捆紮:更側重于将物品整理、固定或打包的動作,目的性更強(如便于搬運或儲存),強制性和限制自由的意味較弱。
- 拘束:主要指對人的自由或行動的限制,可以是物理的(如拘束帶),但更多指心理、行為上的不自由感(如感到拘束)。
權威來源參考依據: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了漢語語言學權威工具書及研究: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該詞典是規範現代漢語詞彙使用的最權威工具書之一,對"縛"和"綁"分别有清晰釋義("縛":捆綁;"綁":用繩、帶等纏繞或捆紮),其釋義原則支持"縛綁"作為同義複合詞的理解。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這部大型曆時性漢語詞典收錄詞條豐富,對"縛"和"綁"的釋義詳盡,包含其本義、引申義及用例,為理解"縛綁"的構成和含義提供了曆史與語義依據。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灣教育部:該線上詞典(可公開訪問)對"縛"和"綁"的解釋與現代漢語詞典基本一緻,并提供了豐富的詞語搭配和例句,印證了"縛綁"一詞的用法和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縛綁”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fù bǎng,其核心含義為“用繩索等工具進行捆綁”,常見于限制行動或固定物體的場景。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通過繩帶等物品對人或物體的四肢、軀幹進行拴紮,目的是抑制反抗、防止逃脫或固定位置。
- 結構:“縛”為左右結構,本義為捆綁(形聲字,從糸,與線絲相關);“綁”為左中右結構,強調纏繞捆紮的動作。
二、用法與語境
-
文學與曆史用例
- 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如《水浒傳》第十四回:“我們把索子縛綁了。”。
- 現代用法較少,通常用于書面或特定場景(如戲劇、曆史叙述)。
-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捆綁、束縛、捆紮。
- 反義詞:松綁、釋放、解脫。
三、擴展解析
- 字源延伸:
“縛”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束也”,強調通過絲線類物品進行約束;“綁”則側重動作的完成,如“綁擔架”“綁行李”。
- 文化内涵:
該詞常隱含“限制自由”的負面意義,例如在成語“縛手縛腳”中,比喻受牽制而無法行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權威詞典解釋,可參考《水浒傳》相關章節或漢典等來源(如)。
别人正在浏覽...
必力慚讷讒妒承平盛世炊火樗雞憚明鬥筆方來帆力佛刹腹非副頁感感高功绠短絕泉亘古不滅哽噎難鳴遘屯夠用貫族還償號角後擺換毛花圈火籤蹇鈍将軍樹結骨揭箧探囊寄祿格圈舍枯旱揆宰老太公梁津列翅靈果率更昴靈盟質蜜源虐疾清閑自在仁矜上引首世态人情數計絲包線四荒八極肅容塗人望衍枉狀微詞微霜文界五月飛霜小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