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童子的意思、童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童子的解釋

(1) [child;lad]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論語·先進》

彼童子之師。——唐· 韓愈《師說》

操童子業。——《聊齋志異·促織》

(3) 童生,明清科舉,凡中舉以前,不論年齡大小,皆稱童生

操童子業。——《聊齋志異·促織》

詳細解釋

(1).兒童;未成年的男子。《儀禮·喪服》:“童子唯當室緦。” 鄭玄 注:“童子,未冠之稱。”《史記·商君列傳》:“ 五羖大夫 死, 秦國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韓愈 《師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他們劫財神,劫童子,劫觀音,乃至明火搶劫。”

(2).古代指未成年的仆役。《儀禮·既夕禮》:“朔月,童子執帚卻之,左手奉之。” 鄭玄 注:“童子,隸子弟若内豎寺之屬。”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虛詞》:“青衣上 少室 ,童子向 蓬萊 。”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八:“童子自外至,吹燈當我前。”

(3).指童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樂仲》:“年二十始娶,身猶童子。”

(4).舊時科舉考試科目之一。始于 唐 代。《舊唐書·宣宗紀》:“據禮部貢院見置科目,《開元禮》、三禮、三傳、三史、學究、道舉、明算、童子第九科。” 宋 王安石 《詳定試卷》詩:“童子常誇作賦工,暮年羞悔有 揚雄 。”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 潘文恭公 試童子,日端坐試席,風度凝重。”參見“ 童子科 ”、“ 童子試 ”。

(5).瞳人;眼珠。童,通“ 瞳 ”。《漢書·項籍傳贊》:“ 舜 蓋重童子, 項羽 又重童子。” 顔師古 注:“童子,目之眸子。”《晉書·文苑傳·趙至》:“童子白黑分明,有 白起 之風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童子”一詞的含義可從多角度解析,綜合曆史文獻、文化背景及民間信仰如下:

一、基本定義

  1. 未成年男性
    指未行冠禮的男性兒童,即古代15-20歲前未成年的男子。《儀禮·喪服》鄭玄注“童子,未冠之稱”,韓愈《師說》“彼童子之師”均為此義。

  2. 科舉術語
    明清時期科舉中,未中秀才者無論年齡均稱“童生”,如《聊齋志異·促織》“操童子業”即指備考科舉。

二、宗教與神話含義

  1. 道教/民間信仰
    指神仙身邊的仆役轉世,分“天上童子”與“廟裡童子”兩類,與命理觀念相關。

  2. 佛教概念
    特指菩薩,因菩薩無淫欲如孩童,故稱“童子”(如文殊菩薩稱“文殊童子”)。

三、其他引申義

四、文化意象

在文學作品中常象征純潔(如《論語》童子歌謠)、忠誠(如《史記》商君傳記載),兼具現實與象征雙重意涵。

提示:民間命理分類(如)屬地域性民俗解讀,需理性看待。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童子的意思

童子(tóng zǐ)是指未成年的男孩子,多用于對少年男孩的稱呼。童子一詞也可指具備天真、幼稚特質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童字由立部的“立”和雲部的“雲”組成。

部首“立”的筆畫數為5,部首“雲”的筆畫數為4,童字總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

童字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童字源自古代象形字,字形像一個頭戴兩個羽毛飾物的少年,寓意年幼天真。另一說童字由“田”和“力”兩部分組成,表示小孩在田野間奔跑玩耍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童字的寫法為「童」,與簡體字的寫法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發展變化,童字的古代寫法有多種,其中一種寫法是「仝」,意為同伴、夥伴。

例句

1. 這個小童子渴望成長成為一名勇敢的戰士。

2. 那個孩子天真可愛,真是個純真的童子。

3. 童子節那天,城裡的孩子們都歡聚在一起玩耍。

組詞

1. 童心:指成年人保持的天真、快樂的心态。

2. 童話:指少年兒童所喜歡的故事,通常富有想象力和幻想。

3. 童年:指人生早期的年齡階段,充滿純真和無憂的時光。

近義詞

1. 少年:泛指年齡在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男子。

2. 兒童:泛指年幼的男女孩子。

3. 少年兒童:指包括青少年和小孩子在内的年輕人。

反義詞

成人:指已經長大成熟的男子。

長者:指年齡較大、年長的男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