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rgle;rinse out the mouth] 用一種液體漱口腔及喉嚨的行為
每天早晨用鹽水漱口
亦作“潄口”。含清水或其他液體洗蕩口腔。《紅樓夢》第二八回:“一時吃過飯, 寶玉 一則怕 賈母 惦記,二則也想着 黛玉 ,忙忙的要茶潄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我趕忙洗臉漱口,一同吃飯。”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七:“這一道早飯開後,老爺、太太、姨太太、三老爺才起來,才咳嗽,才吃水煙,才慢慢漱口,才慢慢洗臉,才慢慢吃茶。”
“漱口”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用液體(如水、漱口水等)在口腔内反複沖洗、清潔的行為。具體解釋如下:
字義拆解
常見用途
操作方法
注意事項
文化關聯
中醫典籍中早有“晨起漱口”的記載,認為可去口臭、固牙齒。現代醫學則強調其輔助清潔作用,不能替代刷牙。
若需更專業的醫學建議(如特殊漱口藥劑使用),請咨詢口腔科醫生。
《漱口》是一個常用的詞彙,指的是用水或藥物漱洗口腔,清除口腔内的異物和細菌,以保持口腔的清潔和健康。
《漱口》的部首是氵(三點水),筆畫數為10畫。
《漱口》一詞最早出現在《管子》一書中,是中國古代專門管理國家的著作。後來,這個詞彙被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用于描述清洗口腔的行為。
《漱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漱口」。
古代寫作《漱口》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是相同的。
1. 每天早晚漱口能夠幫助保持口腔的清潔和健康。
2. 去看牙醫前,請漱口以減少口腔内細菌。
1. 漱口水
2. 漱口杯
3. 漱口液
1. 漱洗
2. 過嘴
1. 吞下
2. 嘴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