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又名剪秋紗、漢宮秋。多年生草本植物,石竹科。被細毛,葉對生,呈長卵形。夏秋兩季開花,呈深紅或稀白色,花瓣有不規則深剪裂。生長于我國北部和中部地區,栽培供人觀賞。
剪秋羅(學名:Lychnis fulgens),是石竹科剪秋羅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稱與形态特征緊密相關,在漢語詞典及植物學著作中釋義如下:
命名由來
“剪秋羅”屬名源自其獨特的花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剪”為“用剪刀使東西斷開”,此處形容花瓣邊緣呈不規則深裂,似被剪刀裁剪;“秋”指盛花期在夏秋季;“羅”喻指花瓣質地輕柔如羅綢。全名生動概括了該植物花瓣細裂、秋季綻放、花色明豔如綢的特征 。
植物學特征
據《中國植物志》記載,剪秋羅莖直立,高50-80厘米;葉卵狀長圓形,對生;花序頂生,花瓣5枚,朱紅色或橙紅色,先端具深裂至中下部,裂片細長如流蘇 。蒴果卵形,種子黑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傳統觀賞價值
明代《群芳譜》稱其“花色猩紅,嬌豔奪目”,為古典園林常見花卉,常植于庭院花徑。因耐寒性強,在北方地區被譽為“秋日庭園主角” 。
藥用記載
《中華本草》收錄其全草可入藥,性涼味甘,具清熱利尿、解毒消腫之效。傳統方劑中用于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及瘡瘍腫毒(需專業醫師指導使用) 。
剪秋羅原産中國東北、華北及四川山區,日本、朝鮮半島亦有分布。喜涼爽濕潤環境,多生于海拔500-2000米林緣草甸或溪邊陰濕處,現廣泛栽培于全球溫帶地區作為觀賞花卉。
權威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26卷. 科學出版社, 1996.
- 王象晉(明). 《群芳譜》. 農業出版社影印本, 1985.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剪秋羅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石竹科蠅子草屬,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态特征
植株高達85厘米,根簇生呈紡錘形,莖上部有長柔毛。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對生且邊緣有齒毛。花瓣深紅色或稀白色,頂端呈不規則剪裂狀,形似羅緞剪開,故得名“剪秋羅”。花期6-7月,蒴果成熟于8-9月。
分布與習性
主要分布于中國黑龍江、河北、四川等地,日本、朝鮮、俄羅斯也有分布。喜陰濕環境,常見于低山疏林下或灌叢草甸中,耐寒性較強。
藥用價值
全草及根部可入藥,具有清熱、止痛、止瀉功效,可用于治療急性尿路感染、跌打損傷等症。
觀賞與園林應用
花色鮮豔,常用于花壇、花境配置,也可盆栽或作切花。其花語包括“機智”“孤獨的美”“溫順親切”等。
文學意象
在詩歌《花牛歌》中,“剪秋羅”被用作比喻,象征戀人離别時情感的割裂與分離(此釋義來源于文學作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因花瓣剪裂狀如羅緞,且秋季開花,故稱“剪秋羅”,别名剪秋紗、漢宮秋。
白銀闆田邊谷變省不防事布颿無恙不蜩操惡創練疵疫蹲蹲澹灔帝渚多彩放紛房改鈎缗鼓惑古禮鶴頭書華重晦窒惛沮護秃藉使警場金籝悸震絶對寬松潰流亮牌料戾瀝瀝淅淅陋汙慢條絲禮孟嘗君濛澒年齡偶人平關中跂喙奇解七葉一枝花畎畝屈突人道主義肉脯子三親六故實症霜粟水遞鋪算録炭庫通攝喂虎割肉我咱武冠仙書雲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