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道的意思、謀道的詳細解釋
謀道的解釋
探求事理和道義等。謂用心于學。《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 宋 王令 《奉寄黃任道》詩:“久諳末俗難謀道,益厭庸兒妄問儒。”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 江西 主 馬祖 , 湖南 主 石頭 。一般學禅的大都往來于兩家之間。其中有謀道的,也有謀食的。”
詞語分解
- 謀的解釋 謀 (謀) ó 計劃,計策,主意:計謀。出謀劃策。 設法尋求:謀求。圖謀。謀面。謀篇。謀生。謀幸福。 商議:謀議。謀劃。不謀而合。 姓。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網絡擴展解釋
“謀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探求事理與道義,強調對學問或真理的追求。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探求道義與學問:指專注于研究道理、倫理或學術,而非物質利益。如《論語》中“君子謀道不謀食”即體現這一思想。
- 字義分解:“謀”指謀求、探索,“道”指道理、真理或學問,組合後強調對精神層面的追求。
2.出處與哲學内涵
- 儒家經典淵源:出自《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主張君子應以追求道義為人生目标,而非物質享受。
- 與“謀食”對比:反義詞為“謀食”(追求生計),凸顯精神追求與物質需求的辯證關系。
3.用法與例句
- 古籍引用:宋代王令詩句“久諳末俗難謀道”表達對世俗輕視學問的感慨。
- 現代造句:如“修身不言命,謀道不擇時”(元稹),強調專注求學的态度。
4.擴展理解
- 文化意義:在儒家思想中象征知識分子的理想人格,如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提到“謀道”與“謀食”兩類學禅者的區别。
- 相似詞:如“築室道謀”(比喻無主見)、“道不同不相為謀”,均含“道”的哲學色彩。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查字典等來源(如、4)。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謀道(móu dào)是一個中文詞語,其意思是指謀求和追求正确的道路或方法。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言部和道部。其中,言部表示與說話、言論等相關的含義,而道部表示道德、道路等意思。根據漢字的筆畫順序,謀道共有14劃。
這個詞語來源于《論語·陽貨》:“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可以解讀為通過欣賞詩歌、遵守禮儀、享受音樂等方法,來觸發人們的情感、覺悟和智慧,從而找到正确的道路。在繁體字中,謀道被寫作「謀道」。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謀道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在秦漢時期,謀道的寫法是「謀»+「道」,即由上部的「謀」和下部的「道」組成。清代康熙字典中的寫法也是如此,可以通過「謀」部的「豆」和「内」字旁,以及「道」部表示。
在使用謀道這個詞語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例句來進一步理解其含義。例如:“作為一名領導者,他需要不斷謀道,為組織找到正确的前進方向。”這句話表示在領導職務中,要不斷尋找合適的方法和道路,以使組織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進。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來拓展對謀道這個詞語的理解。在組詞方面,可以有謀略、謀求等詞語與之相關。近義詞可以包括追求、尋找等意思相近的詞彙。而反義詞則可能包括放棄、迷失等與謀道相對立的意思。
綜上所述,謀道是一個意指謀求和追求正确道路或方法的詞語。它由言部和道部構成,可以拆分為14劃。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論語·陽貨》一書。在古漢字寫法中,謀道可能有所變化。我們可以通過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來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