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书空咄咄的意思、书空咄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书空咄咄的解释

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 被废,在 信安 ,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 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金 元好问 《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公子疑信参半,书空咄咄,侦骑四出,踪绪杳然,悲愤填膺,一病几殆。” 夏衍 《文艺工作者与社会》:“社会上将文人看作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将他们规定为只能书空咄咄而没有实行力的迂腐的人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书空咄咄"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现多用于形容人失意愤懑、惆怅无奈时以手虚划字形并叹息的情态。其释义与典故来源如下:


一、语义解析

  1. 字面释义

    • 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 咄咄:叹息声,表惊诧或愤懑。

      合指人在情绪激荡时,无言以表,唯以空中书写和叹息宣泄心境。

  2. 引申义

    形容人遭遇挫折后,内心郁结却无处倾诉,只得通过无声动作排解苦闷的状态,暗含无奈、失意或不平之情。


二、典故溯源

典出《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殷浩)被废,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东晋名臣殷浩因北伐兵败遭贬谪,心有不甘,每日以手指向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借此抒发对不公遭遇的愤懑与困惑(参考来源:《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书空咄咄”指人失意时以手指划空,作‘咄咄怪事’语,形容悲愤难言(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432页)。

    (注:因在线版需订阅,建议通过图书馆查阅纸质版或权威数据库如“中国知网”获取原文。)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虽未单列词条,但“咄咄怪事”释义中提及该典故,强调其表“难以理解的怪事”,隐含愤懑情绪(参考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332页)。


四、文学应用示例


五、语义演变

该成语从特指殷浩个案,逐渐泛化为形容任何怀才不遇、抱负难伸者的典型情态,成为汉语中表达“无声抗议”或“精神苦闷”的文化符号。


“书空咄咄”以凝练的动作描写承载复杂情感,兼具文学意象与历史深度,是汉语典故成语的典范。

网络扩展解释

“书空咄咄”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ū kōng duō duō,属于ABCC式结构,多用于书面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该成语源自历史典故,表示对某种现象或遭遇感到叹息、愤慨或惊诧。其核心情感是面对难以理解的怪事或无奈现实时,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

2.典故出处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晋代殷浩被罢官后,整日用手指在空中写字。旁人暗中观察,发现他只写“咄咄怪事”四字,以此表达对贬黜的不解与愤懑。后以“书空咄咄”代指类似情境。

3.用法与例句

4.延伸理解

5.现代应用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表达对荒诞、不公现象的批判或自我纾解,如:“面对乱象,他唯余书空咄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世说新语》原文或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安步当车俵养敝陋擦脸弛崩愁絶楚幕粗拙大举道术迭声恶语伤人方鍼符扈俯首听命浮思隔并根引固定资本害民哈密瓜环寸羁步缉缉翩翩阱坑刻剥铿锵有力夸阔连鸡廉恕陆地莲马蓟芒鞋篾缆鸣琴木盐箝塞清恪青坛青艳啓佐取经让田伞子盐赏私烧瓷声部石蜡书辞庶几四分五裂蜩蜋铁锡蜕化突兀森郁晩歇瓦玉集糅逶迂温腻无漏子